联系人:
所在地:
对十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和蕴藏量进行研究,并进行迁地保护和原产地保护,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基础。从2001年春季开始,对10种珍稀濒危中药材的野生种质和农家品种进行迁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是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保护。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基本准则,在采集种源时确保各个样本来源于不同的种群,并在野生种群内进行20个母本以课上的随机取样,力求最大限度地对遗传多样性进行保护。在保护地对不同来源的样本进行分区种植,并进行形态学、生长发育特征和生殖生物学的研究,以期在迁地保护的同时,对野生资源的种质特性,及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研究,使野生资源的保护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利用自然保护区所具有的物种保护功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增加天然植物群落中需保护物种的个体数量,对3种珍稀濒危中药材进行了原产地保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大量野外研究工作,本项研究共形成了东北红豆杉、黄檗、刺五加、甘草和云木香等共5份资源调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工作报告,对这些物种资源的破坏程度,受危机制,进行保护的手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项研究项目,已有甘草的3份种质;刺五加2份种质;云木香1份种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药用植物园种质库得到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