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项目背景及来源: 随着全球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病”不断出现,信息化技术无疑是治理这些城市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规模各异的新老城市面临着包括环境、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群体性事件等各种复杂的“城市病”,智慧城市建设尤其重要。2012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始智慧城市试点,19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智慧经济,建设智慧社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由于地球上80%的信息都与空间相关,由空间数据、实时物联网监控数据和各部门专业数据组成的时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一。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2008年,由中国和新加坡合作,世界上第一个国与国之间合作开发开发的城市,其历史使命是探索中国新型城市建设的道路。智慧城市始终是生态城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手段之一。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生态城自 2012年即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积累了历年的地形图、遥感影像、街景、三维模型和经济局、建设局、城管局、环境局和投资公司的数据,具有良好的基础。2014年6月,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启动了该项目,由生态城经济局(生态城信息中心筹备组)具体承担,由天津智信慧通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天津市测绘院完成软件研发和运行维护工作,于2016年9月正式通过验收。 2、项目意义: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如下难题:首先,长时序、海量的空间数据、实时数据,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多类型、多形式的专业数据使得时空大数据的具有复杂性、海量性、多源性、快速性、价值低和难用性。其次,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多种时空数据“混搭”分析和应用,发掘数据的价值并应用更困难。再次,打破信息壁垒、避免信息烟囱和重复建设始终是难题和目标。针对上述难题,面向智慧城市的数据汇聚与脉动分析平台综合利用“3S”一体化技术、数据仓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APP、地址匹配等技术,建立面向空间、时间、用户和专题的四维智慧城市时空数据体系;开发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对海量的空间、物联网监控和专业数据进行有效的汇聚、管理和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脉动分析,揭示原因和发展趋势。 该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海量时空数据的汇聚、管理、共享和分析应用的技术难题,探索海量时空数据的挖掘方法和服务模式,解决信息通联和共享难题,节省信息化建设投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方法。 3、项目的创新点: 1)智慧城市四维时空数据体系:从空间、时间、用户和专题四个维度,充分考虑空间和时间的尺度和梯度效应,对城市数据的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的城市四维时空数据体系。 2)智慧城市数据汇聚和服务技术:以流程化数据汇聚和服务机制为基础,集成时空数据清洗、仓库、挖掘、云存储等技术,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研究了时空数据汇聚和服务技术。 3)脉动城市数据分析技术:基于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可视化等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可配置、实时、快速的城市脉动分析技术。 4、运行情况及效益: 1)建立起了以基础空间、人口、法人、经济、环境、交通、城管、城市运维、能源、规划、建设项目11个数据仓库为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数据体系,收集了13个部门的60多类2亿多条时空数据; 2)开发了数据汇聚管理平台和GIS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海量时空数据的流程化汇聚和服务、性能监控、数据自动清洗,为10余个部门开发了16个专题的GIS系统; 3)在环境、城管、能源、交通四个领域,对绿化率、热岛效用、污染溯源、车辆来源、城管事件热度、开伙率等具体10多个专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探索趋势和原因。 该项目为10多个部门提供了地图服务、专题服务、视频共享和地图出图等服务,节省了13100万元投资。同时,该项目多次为中新两国领导人来生态城视察的安保工作提供路线设计、警力安排等;多次为各部门提供建成区面积、能源使用情况、参观路线图、可疑危险源等数据;作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项目,多次向新加坡住建部、中国智慧城市协会、清华大学、天津市规划局等单位汇报,多次在全国性的智慧城市大会、规划信息化年会等行业大会上宣讲,作为重点项目在首届智能城市大会和2018年津洽会上展示;同时,该项目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科院等单位提供科研数据支持。该项目在保障安全、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等科学研究等贡献了力量,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