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危害鸭、鹅及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血管损伤、消化道出血性坏死、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性器官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都能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高于幼鸭,其中以产蛋母鸭的死亡率最高。该病由Baudet首次报道于荷兰,黄引贤等于1959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该病的存在,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该病的病原是鸭瘟病毒(Duck Plague Ⅵrus,DPV)或称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Ⅵrus,DEV),鸭疱疹病毒I型(Duck HerpesⅥrus Type 1),属疱疹病毒科,未分属。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各地分离的鸭瘟病毒株,在抗原性上是一致的,即具有共同的免疫原性,均能产生交互免疫。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使用鸭瘟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弱毒疫苗预防鸭瘟,且证明是有效的;但疫苗病毒对非靶动物-雏鸡存在致病性,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需低温条件,有时因保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本研究使用易感鸭胚对我所保存的鸭瘟病毒强毒AV1221株进行传代培养,建立了制造灭活疫苗用的鸭胚适应毒。通过鸭胚培养DPV鸭胚适应毒,经灭活后,制成安全性好,免疫效果确实,便于储藏、运输和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经过实验室研制、中试生产和临床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了鸭瘟灭活疫苗。 研究成果:“一种鸭瘟疫苗及其专用毒株”于2007年12月23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710178371.9) 。“鸭瘟灭活疫苗”于2010年5月31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成果已转让国内四家生物制品企业,产品已上市应用。 目前国内外尚无鸭瘟灭活疫苗产品注册和上市。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该类产品的空白,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为进一步研制水禽用多联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