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2565]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辽宁省赤峰县太平地公社位于西辽河上游,是个漫岗、沙丘、荒滩交错的地区,风沙、干旱、霜雹灾害严重,每年都春播二三次,粮食亩产50千克左右。1966年开始营造防护林。①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在全公社实行田、林、渠、路、机、电、井统一布局。打破原有地界将弯路弯渠改直,使林带、水渠、道路合理配置,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成系;②引用北京杨等六种杨树良种营造林带,生长快,发挥效益早。如11年生北京杨比同龄小叶杨平均树高增长36.8%-82%,每亩蓄积量增长66%-215%;③根据当地害风方向和平均树高确定林带间距为400米正方形网眼,这样既利于防各种方向的害风,又利于方田化、水利化和机械化。主林带宽10米,副林带宽6米,株行距2米×2米;④造林前全面整地,为灌水创造条件,选取壮苗,切干、修根做好苗木保湿工作,造林后精心管护;⑤在现有林带一侧再造一条同样规格的“接班林带”,以便实现林带更新。据观测,在林带防护下,背风面比空旷区风速降低了33.7%-75.4%,在四级风的情况下,风力降低二级左右。春季能抓住全苗,秋季能防止谷粒落地。林网内空气湿度提高4%-10%,蒸发量减少660毫米,几乎相当于二年降雨量。0-10厘米深处土壤含水量提高2.3%-5.8%。春、冬两季林内能增高温度1℃左右,夏秋平均降温1℃左右。促进了农业增产,粮食平均单产由造林前的50千克左右,提高到1976年的251千克。河南省修武县小文案大队地处沁河泛区,常年遭受风沙盐碱的危害,尤其受干热风影响较严重,粮食亩产仅100多千克。1967年以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营造农田林网。按路、林、排、灌、电、机综合规划,建成林网,每格100-200亩,林网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1974年起亩产达到了500千克以上,并逐年提高。研究和观测证明:①住林网保护下,农田内可降低风速40%,在大风条件下,可降低风速53.5%,提高最低温0.4-1.6℃,降低最高温2℃,相对湿度提高20%-25%,减少蒸发20%,植物无效蒸腾减少22%-37%,土壤含水量增加30%-50%;②1975年5月28日至5月31日,出现严重干热风,对照点已明显有受害现象,而林网内风速全部降到3米/秒以下,气温降低2℃,相对湿度提高1.8-2.7倍,改变了干热风的性质,收割期延长4天,小麦产量提高33%。在春冬季节,冻害也轻,林网内受害面积仅40%,无枯死现象,而林网外100%受害,有20%地上部分死亡。1976年冬春连续低温条件下,小麦分蘖增加29%;③由于林网改变了小气候,小麦产量提高30%,玉米提高20%,水稻(早种)增产20%-30%;④小文案大队采用“挖沟断根,平复播种,加强管理”方法,基本上解决了林木窜根胁地问题。而林冠遮荫,仅限于林带北侧(5米内)。东、西侧(各3米内)属减产区,占林网总面积的2.2%,区内减产25%;其余为增产区,增产40%-50%。整个林网内平均增产30%左右。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