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2604]大铃、优质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48号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中棉所48号(原名中杂3号,中008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丰产性能较好的971300为母本,纤维品质优异的951188为父本,配制的大铃、优质杂交棉新品种。其中97130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丰产、早熟、抗病虫能力强的新品系,951188是我所将徐州553经原子能诱变后,选得的一个优质大铃新材料。2002年该杂交种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因铃大、纤维品质优异,2003年提前一年参加安徽省新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生育期135天,植株呈塔型,株型稍松散,通透性好,茎杆有茸毛、较硬,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缺刻深,掌状,结铃性强,果枝始位6.0,单株果枝数17.2台,单株铃数24.8个,铃卵圆形较大,单铃重6.5g以上,籽指12.6g,衣分39.0%,霜前花率81.07%,吐絮畅集中,易收摘,絮色洁白,现蕾稍晚,雌雄蕊乳白色。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加权平均每公顷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3208.5kg、1263.0kg、1024.5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1.7%、5.7%、5.1%。枯萎病指为17.6,黄萎病指为28.2,均达到耐病水平。 2、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测定结果(ICC):2002年,2.5%跨长29.8mm,整齐度48.9,比强度24.6CN/tex,马克隆值4.8;2003年,2.5%跨长30.7mm,整齐度49.5,比强度25CN/tex,马克隆值5.3。二年平均2.5%跨长30.3mm,整齐度49.2,比强度24.8CN/tex,马克隆值5.0,品质优良,适于纺中高支棉纱。 3、应用前景。 2003年该品种在安徽、江西、江苏、湖南等省同时进行生态试验种植,单铃重均超过6.5g以上,在某些地区达8.0g左右,比普通棉花增重50%,很受农民欢迎。其中安徽宿松县每公顷籽棉为5236.5kg,与皖抗杂3号相当,比湘杂4号增产26.1%;江西高安市每公顷皮棉为2440.5kg,比皖杂40增产7.4%;湖南岳阳市的产量水平与湘杂棉3号F1相当。通过在湖北、江西、湖南、江苏等地多点进行生态性试验种植,说明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及其周边省的春棉地种植。2004年在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种植6000多亩,因铃大,比其它品种棉花将减少收花工30~40%,且产量高、纤维品质优异,经济效益显著。 4、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流域棉区,密度以1.8~2.1万株/公顷,黄河流域南部棉区,密度以2.25~2.7万株/公顷。前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主,N、P、K配合使用,重施花铃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及时喷叶面肥和补施盖顶肥,以充分发挥单株结铃和单铃重的潜力。根据棉花长势及气候情况实施化控。注意防治棉花病虫害,对蓟马、棉蚜、红蜘蛛等棉田害虫应及时防治。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