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品种于2007年在广西林科院油桐山基地种植的香花群体中发现,其经济性状表现优良,且叶片以及枝条开张情况与香花油茶相比具有特异性。经过连续观察,于2012年采用扦插技术繁育,2014年于广西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造林保存。2016年从上述无性系苗木中采集穗条进行扦插;2017年,从上一年扦插的植株采集穗条,进行扦插。种植后经连续观测,确定其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于2017年4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植株生长势强,常绿灌木,植株圆球形,树形开张;枝条斜展,新梢为红色或绿色,被浅黄色柔毛;芽单生具茸毛;叶为小叶,披针形,宽2.0~3.5cm,长4.5~7.5 cm,先端渐尖,叶片微微隆起,具波浪;叶齿在靠近叶柄端较稀,靠近顶端叶齿密度中等。冬季开花,花期11月底至次年2月初,花白色,单花花期3-4天,花冠小,花柱3-4裂,中裂;果黄绿色,卵球形,且果面一面圆滑,一面扁平,无棱,果脐较平,果柄较长;果为小果,平均单果重9.02g,果皮很薄,平均果皮厚1.80mm,鲜出籽率达50.49%,;每果含种子数少,种子呈肾形,种皮棕褐色,种子百粒重235.0g,种仁含油率达45.4%。与当地香花油茶相比,不同点如下: 香花油茶 枝条:姿态直展或斜展 叶:叶形椭圆形或披针形 叶:叶面平整度平或隆起,少量有波浪义林 枝条斜展 叶披针形 叶面隆起,具波浪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品种已获授权。除具有与香花油茶明显差异的表型特征外,还具有生长快、果皮薄、出籽率高等优点,有开发价值。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品种性状优异稳定,开发价值高,但目前仅处于试用阶段,还未进行区域性试验,需要经中试示范后,进一步推广应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品种于2018年12月获授权保护,目前尚未销售。 6. 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