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通过反式互补策略建立新型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进而开展关于HCV结构蛋白功能的研究。我建立了多种反式互补HCV感染模型,这些模型可通过对HCV缺陷病毒基因组的外源提供对应HCV蛋白,使得基因组缺陷的病毒RNA也能产生单轮感染能力。这些新型HCV感染模型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HCV假病毒模型(HCVpp)只能应用于病毒侵入过程的研究的,而这种缺陷病毒是HCV真病毒,具备病毒完整life cycle; 2、病毒携带缺陷基因组,只单轮感染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便于对外源的提供病毒编码序列进行修饰,避免修饰导致的顺式影响; 4、相对于HCVcc,单轮病毒能分段的研究HCV life cycle中不同阶段的相应的病毒蛋白的特定功能; 5、外源提供病毒蛋白可以加上标签蛋白后仍能帮助其产生子代病毒,可以用于标记/纯化HCV病毒颗粒。 关于HCV包膜蛋白1(E1)的研究不多,对E1在HCV整个life cycle中所行使的功能一个具有膜融合功能的结构域,该结构域不仅参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过程,同时还参与了病毒的组装释放的过程,这部分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结题,获得了预期的研究进展,部分结果已发表于国际病毒学杂志J.Virol.上。此外,通过这些具有单轮感染能力的病毒感染体外宿主细胞,能在细胞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少量的病毒RNA的释放,这提示HCV可能存在不依赖于E1E2的新释放机制,这部分工作需进行更多的探索。综上所述,在执行此项目研究中,我们建立了高效的反式互补模型,验证了E1上存在的膜融合结构域,并进一步找到了影响膜融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此外我们发现了E1 FP结构域是参与病毒形成,还鉴定得到其的关键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