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组历经11年从北京、内蒙等13个省市和美国、日本、荷兰等5个国家收集一串红种质资源9000余份,经多年观察鉴定分类和整理确定为649个品种(系),建立国内外一串红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的资源圃。这些资源高株型品种(系)有300个,中高株型248个,矮株型101个。收集的资源花色丰富,除传统的红色系外,还有橙色系、白色系、紫色系等单色系,以及红白双色、蓝白双色、白色花萼紫色花冠等10余种复色,花色达20余种,其中200余品种(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热性,夏季高温期正常开花,表现优良。对资源收集保存整理分类同时,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和化学诱变倍性育种等育种方法进行资源创新,建立一串红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两个育种体系,初步建立辐射诱变育种和化学诱变倍性育种体系,培育出新品系210个,其中高株型品系81个,中高株型73个,矮株型56个,有红色、淡紫色、白色花萼红色花冠等近20种花色。这些新品系已通过新品种审定9个,正在审定准备中的12个,待审定品系近200个。选育出的“彩铃红”品种,分枝能力极强株型自然成球,在国内外均是罕见品种,由其为育种资源培育出的不同花色的球型品系更是丰富了一串红种类。为推进自育新品种的推广,项目进行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建立现代化生产中光照、温度、基质、营养施肥等环境控制参数。查阅有关文献,对一串红染色体数目报道不一。项目通过大量染色体制片和科学统计,最终确定一串红染色体数为44条。而对多个一串红品种(系)及其与同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在DNA 分子水平上揭示同属不同种、品种、品系间差异,亲缘关系及相互之间遗传物质交流情况,为进行一串红花色、株高和株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在公共数据库上可查询的一串红相关转录组或基因组的数据非常有限。本项目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手段,首次获得了一个全面的一串红转录组数据集,这些数据不但丰富了一串红mRNA转录组研究信息,还可以用于一串红的功能基因研究,为一串红及同属植物基因分析、分子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充分挖掘一串红优良基因并利用,本项目以“彩铃红”等为研究对象,首次利用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技术筛选与一串红株型塑造相关的基因,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一串红SsMYB基因全长,对SsMYB基因在一串红株型塑造中的功能作用进行验证,填补一串红分枝发育相关基因研究空白,并为其它植物分枝发育研究提供参考。在基础研究同时,项目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新品种和繁育技术在北京、云南、海南、内蒙古、山东等省市推广,促进当地花卉产业发展和环境绿化美化,创造经济效益或间接经济效益达几百万元。项目执行中还培养了大批人才,包括本科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13名,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人员2名。项目组被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授予北京地区花卉(一串红)育种创新团队,并得到连续多年资助,新品种在《园艺学报》陆续发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