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 课题名称: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课题编号:沪农科攻字(2013)第4-3号 项目类别: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主持单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信息中心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期限:2013年7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 课题经费:由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拨款800万元 2、研究内容 在综合分析了上海市多年的农业信息化成果及农业物联网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发挥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聚合效应,聚焦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后端研究,从而探索完整的农业物联网商业及服务模式。 本课题在上海农业数据中心和GIS综合管理平台研发和应用基础上,重点构建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农产品安全全程监管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数据库建设,研发数据接口,并提供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建立从田头到餐桌为主线的综合应用服务,实现以追溯为核心的溯源信息服务,探索农产品安全全程监管服务模式创新。 在梳理前期农业信息化项目,及多年积累数据的基础上,抽取上海农业物联网相关的数据,通过后续整合,逐步形成公共服务平台。 3、应用前景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1 应用前景 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同时为管理部门和农民提供便利。 (1)增加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环境灾害等的应变处置能力 本课题可为管理、监管部门提供直观的统计界面,清晰明了地掌握自然灾害、环境灾害的范围、程度及发展趋势。可为预防灾害的发生,第一时间采取减灾、降灾应对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尽最大可能减轻区域内的灾害损失。加快管理部门面对灾害时的应激反映速度,提升应变处置能力,展现信息化管理水平。 (2)增加农产品品质,提高品牌附加值,打造都市新型农业 一方面可以提高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智能监控水平,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以及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声誉和销售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监控水平,保障产品的优质安全。树立“安全、放心”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产业转型,扩大规模化养殖,增加品牌知名度,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增加系统利用率,降低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投入 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使得农民用户不需要为了获取相关信息或应用而额外购买相关设备,而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服务的订制,从而提高了信息化决策的控制度,并使得信息化应用的迁移也变得相当灵活,由此提高了客户对为农信息服务平台性价比的认可程度,进而提高了该系统的推广前景。 3.2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1)本课题对大量已启动、已建成的物联网应用项目有了一个新的聚合与提升的作用。对新进者,改变他们先投入再应用的惯性思维,倡导先想清楚要什么样的应用,再投入的科学建设观,避免建设浪费、盲目建设。 (2)本课题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实现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方面的普及和应用,提高了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