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3764]中国城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推导研究及工程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近几年,中国国内各地城市型水灾害频发,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雨水量和实际降水量不匹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科研函[2008]199号文件也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在雨水排水规划设计中采用传统暴雨强度公式精度低、误差大,不能全面真实反映降水变化规律,且在应用中发现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需要修改和调整“。 根据住建部要求,《中国城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课题组广泛收集了我国水文、气象部门的系列雨量资料,从位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地区的4000余个雨量站中截取了606个雨量站资料。经过统计分析、频率分布模型比选、参数优化,并结合自然地理、地貌、内陆地区建筑物群和气候因素,建立短历时暴雨等值线数学模型的验证及合理性检查方法,显著提高了设计暴雨强度精度,完成了符合中国各城市客观实际的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 2011年9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会议一致认为《中国城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取代传统的暴雨强度公式,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相关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雨洪管理等方面,将会在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已编入了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建议住建部尽快发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为该成果作序,认为《中国城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汇集了迄今为止我国暴雨公式设计计算方面最全面、最系统的资料,建立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606座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资料总量高达24902站年,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城市无暴雨强度公式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城市安全建设工作中的一项空白,是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城市暴雨统计特征研究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