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项目2008年列为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重点项目,编号:082102120007。根据当前棉花生产的实际需要,在对抗虫杂交棉高产攻关简化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内陆棉区传统“麦套棉”种植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创造性地把“春棉育苗移栽”推迟到小麦收获后进行,研究出了配套的“麦棉双高连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项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原有麦棉套种栽培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稀植、免整枝、化学调控”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棉花单株生产能力,减少田间操作程序,从而达到轻简化栽培的目的。二是通过耕作改制,把“春棉与小麦套种”模式和传统“夏棉与小麦连作”模式结合在一起,改为“春棉育苗、麦后移栽”模式,在稳定实现小麦、棉花增产的同时,使棉花生产进一步简化,也为麦棉连作、机械化管理带来了可能。三是成功地引进了无土育苗技术,在简化栽培过程中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解决了以往无土育苗移栽存在的“苗龄低、返苗慢”等主要问题,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四是把机械化管理引入棉花生产,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使应用这一技术的棉田,籽棉产量普遍能达到每亩270公斤,增产25﹪以上。相比常规棉田管理方式,每亩棉田减少投工14个以上,减少农药、化肥等投入80元以上,总降低投入成本600元左右,使每亩棉田综合经济效益增加1058.24元以上。 这项技术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的要求和当前农村的现实需求,方法科学、简单实用,达到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项目成熟后,又把示范推广与各植棉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相结合,成果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并向襄樊、荆州等相邻的湖北省棉区辐射。截止2011年底,该项目已在上述棉区累计示范推广319万亩,为棉农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3.63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应用情况表明,该成果不仅适宜南阳棉区,而且适宜整个长江流域棉区推广,这是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粮棉争地矛盾”的根本出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