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一般至少具有两层结构(印刷层+热封层),靠粘结剂把两层复合起来;如果想提高软包装的阻隔性,则需要在两层之间插入阻隔(层)薄膜,并且需要粘结两次。与国外相比,我国包装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发展迅猛的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国内主要使用有机溶剂型印刷油墨和粘结剂,因此包装材料中溶剂残留超标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包装行业迈向新台阶的瓶颈。为了加强食品包装安全,我国出台了GB/T 10004-2008标准,规定食品包装中溶剂总残留量≤5mg/m2,其中苯类不得检出;该标准目前不能强制执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大部分食品包装生产企业无法实现这一指标。 2.在高阻隔和高透气性这两个前沿领域,高技术含量、高性能包装材料的研发滞后,用于氧敏性食物(如啤酒、果汁等)的高阻隔包装材料(真空镀氧化铝、SiOx薄膜),以及用于水果蔬菜保鲜用的高透气性薄膜在国内几乎还没有得到应用:国内啤酒、果汁等氧敏性食物仍广泛使用笨重的玻璃包装,增加了运输成本,货架期也较短;我国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之最,果蔬腐烂损失率也居世界之最,达到20~30%,而发达国家果蔬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这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刚刚解决温饱的国家来说,实在令人惋惜。 面对国内包装行业如此严峻形式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印刷学院 功能包装材料研究中心着手开发低溶剂残留包装基膜和高阻隔、高透气性功能包装材料,购进2000万元科研仪器设备,先后投入研发资金1000万元,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项目5项、包装行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在此基础上于2011~2013年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实现了食品包装新材料的产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