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配网设备利用率是衡量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电网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中央提出的降低用电成本、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均要求电网公司挖潜增效。广东电网历年轻载配变、馈线占比较高,2017年占比分别达到13.9%、15%。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利用率评价方法,解决配网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施精准投资,在当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中尤为重要。 依托网公司2014-2017年组织的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专项工作,项目采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依据“评价方法-机理分析-提升措施”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路线,科学地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构建了基于优值占比模型的配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创新提出了线、变容量因子优值占比和年最大负载率优值占比,以及退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利用率等指标,实现了兼顾设备和系统层面的设备利用率定量系统评价,准确把脉配网设备利用效率; (2)建立了基于设备负载特性、运行时间及物理参数的配网设备利用率影响因子模型与机理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Pignistic概率距离的组合赋权方法,实现了配网设备利用率影响因素的定量机理分析,科学掌握配网设备利用率提升规律; (3)建立了涵盖规划、运行、管理三个维度的配网设备利用率提升策略与方法体系。提出了源网荷协同优化规划方法、柔性负荷与分布式电源协调运行策略及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管理手段,实现了源网荷信息能量智慧交互。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4篇(SCI/EI5篇),出版专著1部,研发设备利用率计算分析软件1套,正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解决了长期以来设备利用率评价指标欠客观、评价方法没量化、提升手段不系统等问题,以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成果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已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电网推广应用,完成5万多台配变和8千多回线路的利用率校核,针对性提出提升设备利用率的规划建设及改造方案,累计节省投资9870万元,助力全网轻载设备占比大幅下降,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