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 研究背景 近2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迅猛发展,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作为饲料核心组成部分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也越来越受重视。饲料中需要添加的微量元素包括铁(Fe)、铜(Cu)、锰(Mn)、锌(Zn)、碘(I)等。实践表明,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能够起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动物皮毛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目前,饲料中常用的微量元素为无机微量元素。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和应用实践证明,无机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长期使用已呈现出如下弊端:吸收率低、适口性差、潜在重金属风险、影响动物健康、化学性质不稳定、大量排泄导致环保压力、易与饲料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缺点。特别是现在饲料工业使用的无机微量元素以硫酸盐居多,且普遍存在超剂量使用的情况,而硫酸根离子既非营养性物质,也非代谢产物,硫酸根离子的大量存在可能会增加饲料的酸结合力,还可能会引起肠道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进而导致仔猪产生腹泻。由于仔猪处于生长初期,机体的免疫功能、肠道消化功能等均不健全,对无机微量元素的消化利用率很低,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等情况较为普遍。大量实践证实,有机微量元素具有诸多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健康状况。有机微量元素是金属元素与蛋白质、小肽、氨基酸、有机酸、多糖衍生物等配位体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大量的研究结果和应用实践表明,有机微量元素具有突出的应用效果: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动物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缓解应激;参与激素调控,提高繁殖性能;维护上皮组织完整性,利于肢蹄健康,改善动物肤色毛况;提升动物产品品质,增进人类健康。 然而,有机微量元素的吸收率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生产实践中,存在饲料转化率低、仔猪腹泻率较高、皮毛状况较差的现象,大大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有机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仔猪免疫力,改善仔猪的皮毛状况,是饲料行业中研究的热点。 2. 研究目标 项目围绕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生产现状,以解决大量使用无机微量元素存在的安全、环保和仔猪健康问题为目标,开展仔猪生物复合预混料产品的研究,实现生产和应用的产业化。 3.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含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饲料组合物及其应用、仔猪专用复合预混料、仔猪专用饲料产品及其产业化。 (1)研究确定仔猪生物复合预混料产品研发路线,优化产品配方。 (2)开展新产品稳定性和有效性试验;制订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3)针对畜禽不同的生产目标和生长阶段,进行控制性试验和应用示范试验。 (4)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开发,解决中试的关键技术,熟化和完善项目成果,实现产品生产及应用技术的产业化。 (5)开展产品控制性、生产性试验,进行区域示范,形成相关配套技术和应用指南。 (6)项目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4.主要研究成果 (1)首次研究了有机微量元素与酵母代谢产物的配伍,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微量元素的高效利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2)获得国家申请专利“含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饲料组合物及其应用、仔猪专用复合预混料、仔猪专用饲料”。 (3)研制了含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饲料组合物及其应用、仔猪专用复合预混料、仔猪专用饲料系列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制定了产品应用技术方案。 5.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产品与同类产品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4%~7.2% ,料重比分别下降4.0%~5.5% ,腹泻率分别降低14.3%~20%,猪粪中铜排出量分别减少22.1%~25.3%,猪粪中锌排出量分别减少27.4%~31%,猪粪中铁排出量分别减少15.7%~19% ,肤色评分分别提高33.3%~37.5% ,毛况评分分别提高25.9%~26.5%。 (2)项目产品与无机微量元素比较,降低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1/3以上。与同类产品比,降低使用成本25%以上。 6. 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成果已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10余个省市的100余家饲料和养殖企业应用,效益十分显著。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了技术覆盖区仔猪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减少了微量元素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四川及成果应用地区微量元素产品和仔猪养殖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了科技进步,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