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肝胆胰机器人外科体系创新与应用 机器人外科相对传统外科视野更清楚、灵活度更高、操作更精密,但由于设备与技术方法相脱节,应用深度与推广范围受限。项目组针对肝胆胰机器人外科术中出血、路径选择、肿瘤根治、功能保留四项难题,建立与机器人设备特征相匹配的手术技术方法,融合机器人功能和干预者技能实现人机一体的高确定性优势,形成模式化、可普及的机器人手术体系,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机器人外科学科发展,提高肝胆胰疾病的治疗水平。 主要完成三个方面工作: 一、创立与机器人设备相匹配的肝胆胰外科技术体系,建立控血、显露通用策略解决安全性、可行性难题,建立切除、重建通用策略解决根治性、功能保护难题,将肝胆胰肿瘤微创手术率提升至73.7%。该创新点所属学科为普通外科学(3202710 )。 优化通道布局,构建隧道替代组织切割,建立L孔、R孔等新快捷路径,降低手术难度。建立胰腺中段切除重建术(荣式手术),变多器官为单器官手术,推翻胰腺不能生理性重建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胰瘘率从40%降低到5%以下。 创建301胰肠吻合、经L孔胃肠吻合和“两翻一掏”切除技术链,将机器人胰十二指肠手术时间从10小时降至2.5小时,将肝胆胰微创手术率由早期 8.8%提高到 73.7%。国际率先完成扩大机器人RAMPS手术,提高肿瘤R0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成果被《 Surgical Endoscopy 》、《 Surgical Oncology 》等重要杂志引用,认为研究证明了机器人手术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二、拓展机器人手术的适应症,制定国际、国家指南与共识,推动肝胆胰机器人外科发展。该创新点所属学科为普通外科学(3202710 )。 国际首次报道创新手术方式7项,应用于儿童、艾滋病患者等人群。国际首先完成4000例肝胆胰机器人手术,建成全球手术量最多、疾病种类最全、疑难程度最高的肝胆胰机器人外科中心。2018年完成40.2%全国肝胆胰机器人手术。为美欧日韩等多个发达国家医疗机构进行13批次培训。主持制定国家卫计委手术操作指南和国际专家共识等技术规范。成果在120家三甲医院得到应用。 三、跨学科地建立预后控制外科理论与模型,实现对核心要素的主动全程控制,解决外科“风险预控、干预优化”难题。该创新点所属学科为普通外科学(3202710 )。 撰写《预后控制外科》,首次纳入最关键外部因素-干预者。用高维网络协同决策代替二维树状决策,创建肝胆胰肿瘤高维干预信息协同模型和手术入路决策模型。首次提出肝胆胰肿瘤微创手术适应性分级,并建立医生能力量化评估模型,实现干预者、干预手段、干预时机的全局优化,促进外科学向 “全程可控”半定量化学科进步。 共发表论文67篇(SCI 25篇),为提高机器人外科发展和我国肝胆胰疾病诊疗水平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