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5968]基于DEM地形因子的杉木人工林碳蓄积分布格局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环境监测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80%的地上碳储量,可见,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和生产力,每年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分之二。因此,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分析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可以为今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目前,全球变暖备受关注。为了减轻它的影响,在碳的源和汇的当前状态、动态变化和分布方面给经营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森林碳的量化研究逐渐受到森林经营者的重视。对森林碳储量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焦点之一。广西森林资源丰富,然而针对广西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不同地形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估算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根据实测不同区域不同部位的碳系数,研究不同区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蓄积变化规律和分布格局,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蓄积的建模与监测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广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划提供依据,为今后广西的碳汇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研究以不同地形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估算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根据实测不同区域不同部位的碳系数,研究不同区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蓄积变化规律和分布格局,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蓄积的建模与监测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项利用杉木碳蓄积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构建不同生育期杉木碳密度地形因子拟合模型,创新性显著。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已经完成模型构建。该技术成熟,可在广西区内各林场推广应用。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