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农作物品种资源流失严重、缺乏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等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施,分步收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各盟市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种,丰富内蒙古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保护我区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生态多样性。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鉴定评价,规范对各项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技术,测定资源的形态学性状、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特征特性。发掘地方品种和野生种中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资源,提供给育种家利用或在生产中直接应用,为育种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特优异种质资源材料,促进地方特色农作物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利用。项目执行期间,收集到粮食、油料、瓜菜等34种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437份。鉴定、评价和扩繁了 30种作物的634份资源材料。其中39份优异资源提供给育种家利用。鉴定了100份地方农作物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材料23份。筛选的优异资源可以作为遗传资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进试种花生、藜麦资源10份,试种成功。采集到资源调查数据、性状鉴定数据3万余条,采集图像信息1452份,准备分步建立资源调查数据库、性状鉴定数据库及图像数据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资源的共享利用。该项目的执行,丰富了国家和地区资源库的种质资源,对我区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