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竹林面积,并且竹林面积逐年扩大,竹笋产量持续增长,促进了竹笋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竹笋的食用部分--笋肉仅占鲜笋的30%,其余70%为笋壳等加工副产物,被当做废弃物丢弃,大量堆积的笋壳不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污染了环境。竹笋中纤维含量较高而脂肪、淀粉含量较低,受环境污染小,是一个优质的膳食纤维资源。 针对竹笋加工副产物笋壳利用率低以及笋壳膳食纤维制备的技术瓶颈,本成果采用生物酶解-微波-超声波联合技术,从笋壳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膳食纤维,在复合酶、微波和超声波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笋壳细胞破裂,促进笋壳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出,从而提高了可溶性笋膳食纤维和不可溶膳食纤维的得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并克服了传统提取方法中引入化学试剂、提取率低和耗时长等缺点。研究了笋壳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小鼠体内降血糖、降血脂实验,表明了笋壳膳食纤维具有辅助降血糖和降血脂的生物学功效。 本成果集成生物法和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应用于笋壳活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提高了笋壳活性膳食纤维的得率,缩短了制备时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良好。经过专家组的鉴定,该成果具有创新性,总体技术水平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