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项目针对中国热带地区的植物区系,包括它们的范围、生物地理热带北界、物种组成、地理成分、分异、可能的起源与演化、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联系及其海南岛的生物地理起源,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获得以下重要的科学发现: (1)首次提出中国生物地理热带北界。 认为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北纬22o30’,在中国西南部沿云南西部河谷达到北纬24 o30’ , 在西藏南部的深切河谷可达北纬29 o以南的一条界线为中国生物地理热带北界,在这条界线以南, 基带(低海拔区域)的原始植被为热带森林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包含了在中国有分布的典型热带植物科,该生物地理热带北界所界定的中国热带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至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台湾的南部和海南岛。在该界以南的热带地区,理论上典型热带作物, 例如橡胶、咖啡、菠萝密等,在冬季无需上保护措施而可生存。 (2)明确了中国热带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及其亲缘。依据现有的植物区系的记录和资料,整理了中国热带北界以南地区的野生种子植物,记录了227科,2181属,12844种。中国热带植物区系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特征,隶属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北缘类型,但在其西南部到东南部,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上也发生了一定分异,各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科的相似性在90%、属的相似性在64%以上,但种的相似性一般低于50%,体现了其多样性,这种分异明显受区域地质历史的影响。 (3)首次提出了海南岛的生物地理起源。对海南岛记录的野生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分析发现,海南植物区系与越南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广西植物区系。尽管海南与广东地理位置最近,但在该项目的比较研究上,有110个属为海南与越南共同具有,有7个属仅海南与广东共同具有。在哺乳动物上,也显示了与植物区系类似的生物地理格局。结合古植物学、古地磁学研究资料,该项目从生物地理上提出了海南岛在始新世时是连接着越南和广西,后来发生了向东南的移动和旋转, 最终到达了现在的位置,海南岛的生物区系也是从原来的中国大陆西南部特征的生物区系演化为现在的热带生物区系。 该项目发表8篇研究论文(其中4篇SCI, 1篇英文专业期刊,3篇CSCD),累计SCI 影响因子(2018年)合计: 11.847, 被SCI文献他引62次,CSCD他引34次。他引SCI文献包括: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Gondwana Research, Annals of Botany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 首次提出的中国生物地理热带北界和海南岛的生物地理起源已被涉及中国热带生态学、植物区系、亲缘地理、海南动物类群生物地理及古植物学等研究引用和支持(参见客观评价部分及SCI和CSCD引文检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