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合成了系列[Ir(2-phenylpyridine)2(pyrido[3,2-a]pyrido[1’’,2’’:1,2]imidazo[4,5-c]phenazine)](PF6),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测定。同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配合物与ct-DNA在Tris-HCl-KCl(NaCl)缓冲溶液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 ct-DNA 的浓度不断增大,配合物在260 nm处的紫外吸收出现明显的上升,从而出现了增色效应;而在44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降低,出现了减色效应。这些吸收峰的改变说明,随着ct-DNA的加入,体系中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即ct-DNA与铱(I)配合物发生了相互作用。体系中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配合物与ct-DNA 结合之后,溶液中配合物聚集体以及配合物分子之间的氢键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了配合物的吸收强度发生了改变。缓冲溶液的改变并没有对配合物与ct-DNA 的相互作用模式造成影响。荧光竞争法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铱(I)配合物浓度的不断增加,ct-DNA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小,而其最大的发射光谱波长λmax = 530nm 处并未发生迁移,这表明配合物与 ct-DNA发生了相互作用。温度的改变及缓冲溶液的改变并没有对配合物与ct-DNA 的相互作用模式造成影响。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发生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在不同缓冲溶液中,随着配合物的不断增加,BSA的最大发射波长λmax=338nm均没有发生迁移,说明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改变色氨酸(Trp)残基的极性,色氨酸(Trp)残基处于BSA的疏水腔内。温度的改变及缓冲溶液的改变并没有影响色氨酸(Trp)残基的非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