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在全球禁用饲料抗生素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80%以上猪场存在仔猪腹泻、仔猪腹泻率达20%-50%及致死率高达30%的生产难题,研发基于仔猪肠道健康维护和损伤修复的营养调控技术体系,是猪营养与饲料研究领域研究的重点难点,也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设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省级资金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技术研究项目《畜禽饲料无抗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无;研究时间:2019.1-2019.12),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开展畜禽无抗饲料技术的系统研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成果阐明了大豆异黄酮改善猪肉抗氧化性能和肉品质的分子机理,并集成以精氨酸+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抗氧化剂(大豆异黄酮+硒代蛋氨酸)为核心的添加剂功能包,并在肥育猪宰前阶段短期应用。主要作用机制总结如下: ① 大豆异黄酮通过减少机体脂质过氧化物MDA和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生成,同时提高内源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机体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② 宰前阶段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大豆异黄酮+硒代蛋氨酸(CLA+ISO+Se)降低肥育猪皮下脂肪沉积,其作用机理部分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别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的变化显著相关;同时通过增加最长肌中与蛋白质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细胞黏附和组蛋白泛素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 ③ 宰前阶段饲粮添加白藜芦醇对肥育猪胴体性状或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背最长肌抗氧化性能;同时添加精氨酸和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肥育猪胴体重,降低背膘厚度,改善背最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课题所建立技术是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项目承担单位多年研究成果,集成并验证的,具有显著的创造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畜禽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以及禁抗后容易出现的疾病多发等问题,综合利用国内外和项目承担单位最新技术成果,集成适合瘦肉型商品猪和黄羽肉鸡生长特点的无抗饲料配制技术,开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并建立其规模化生产技术。项目选题切合国家产业规划方向,融合国内外本领域最新关键技术,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所集成添加剂功能包主要集中在宰前阶段(100公斤以后至上市)短期应用,具有投入少、调控效果突出的优点,已与牧原、广西农垦集团部分猪场开展中试合作试验。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无。 (6)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