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目前通信方式是衡量采集器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外对于不同通信方式各有侧重。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电力系统包括配电网络较规范、完备,所以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起步较晚,且受成本影响等各种条件所限,较多使用电话线通信。采用电话线进行数据通信,效率低下,易受环境影响。因此采用高效率的光纤、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或GPRS/GSM等通信技术是必然的趋势。 随着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所处环境的多样性,所涉及的数据愈发庞大,计量系统的安全性也愈发重要。市面上主流电能计量采集器系统主要是针对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功能需求而设计的,其功能简单,可扩展性不高,且通信手段单一,不能根据实际环境情况灵活的选择通信方式。电网电量目前基本采用人工读表、现场读表及部分远方拨号等传统方式采集,然后进行人工汇总、统计、分析、计算,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储、分析、应用不便,用电、计划、生产等部门所需的各种电量数据不完整、不及时,直接影响供电部门的工作效率,给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分析及决策造成困惑。对于目前在各个电力企业内部使用的电量计费管理系统大部分是基于 C/S 架构开发的,虽然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以往用手工处理的准确性,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电系统的管理逐步商业化、市场化,网公司对省公司,省公司对地市公司之间,也开始以电力交换点的电能量作为其计费、考核的主要依据,供电系统与电力客户也由监管型关系向服务型关系转变,这些新变化对供电系统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根据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新一代的网络采集器系统平台的设计是市场的需要。 (1)稳定性。支持长期在线运行,具有自我诊断与恢复运行能力,对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并发出告警信号。 (2)灵活的规约适应能力。能够配置适应485、422、232等通信接口,实现通信数据协议的可扩展模块的管理与配置,支持在线升级。 (3)数据与信号的传输协议。根据数据规约以及配置实现数据的识别、转换、传输;支持数据的加密与压缩;能够下发控制命令;具备容错、检测与诊断;提供直接数据库存储以及管理维护操作能力。 (4)多样化的通信能力。支持TCP/IP、拨号、GPRS、802.11以及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能力,能够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数据传输的存储与转发等。 (5)系统的自我维护能力。能够对电能计量表进行在线检测、系统的自我诊断、统计、告警等。 (6)实现对不同需求下的报警设置及数据管理、显示与查询等应用功能。 本项目的实施,针对系统在实际上网运行的状态下实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取新型的硬件体系架构和系统环境,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二是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电能量的数据传输,实现可靠的智能化数据处理;三是如何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对电能表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网络采集器基于一体化系统化设计思想,支持软、硬件跨平台灵活组态,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型结构,充分考虑了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用于实现输、配电网以及用电网电能量的自动采集、分析与计费功能,并通过支持实现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联结,为电力企业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从整体上看,该系统的应用可达到以下目标: ● 直接采集变电站电表电能量数据和配变终端监测数据。各采集、计量、考核点电能量、电能质量等电网数据,可自动、完整、准确、安全、及时、一致、可靠、灵活的采集、传输和存储,在任何情况下保证数据不丢失。 ● 监控电能量计量装置运行信息和系统运行、计量缺陷等故障信息。 ● 提供用电MIS接口,为用电MIS系统提供原始表码数据作为计费依据。并实现表计档案信息的共享。 ● 电量统计。实现电能量的全部统计,完成发电量的统计、分析。厂用电量的统计分析,通过发电量、上网电量及厂用电量分析计算线损。 ● 电网重要关口电量准实时监测。 ● 提供各种数据的浏览功能,并支持与企业内其它系统的集成。 ● 分费率、分时段电能统计。 ● 为负荷调度模式和电量调度模式相结合提供信息基础。 ●通过对软件以及硬件结构的设计,实现能够工作于离线模式的采集器终端。 ●对于不同需求,可设置不同的报警数据以及数据管理、显示与查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