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课题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无线激光光通信是以光信号为载波、大气为传输介质来实现点到点或点到多点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组网灵活、安装方便、无需频率许可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的一大热点,其作用和地位已能和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相提并论,是构筑未来世界范围通信网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虽然自由空间光通信被人们广泛关注,但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①无线激光通信协议兼容性问题; ②选择合适的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以降低误码率的问题; ③大气信道模型的研究; ④研究适合激光通信的光学天线; ⑤为克服大气环境对通信的影响,需要研究信道均衡技术,以克服环境对激光通信的影响;⑥研究能够传输语音、数据与视频等多种业务的通信设备; ⑦解决发送端与接收端通信中的同步问题; ⑧研究各种先进算法的硬件实现问题。 首先,本课题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无线激光通信的信道模型,研制了无线激光大气试验测量系统,并利用该实验系统对大气信道进行了长期实验研究,为大气激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其次,研究了无线激光通信中的编码(如RS码、Turbo 码、LDPC码以及TCM码等)、调制(如OOK、PPM、MPPM、DPPM、QAM及PSK等)、同步、信道估计与均衡、ATP技术及光学收发系统等关键技术,采用理论推导和硬件实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适合于无线激光通信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再次,研究了无线光接入网的体系结构,设计了适合于无线激光通信接入网的通信协议,并研发了基于以太网的FSO视频传输机,已用于广东省高速公路的应急传输系统中;最后跟踪国内外发展前沿,研究了无线光通信中空时编码和OFDM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编译码方法和方案,为无线激光通信的工程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无线激光通信的工程应用及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已培养硕士生二十余名,博士后一名,申请相关专利5项,有2项已经获得授权;软件注册权两项;所发表的论文有五十余篇,其中24篇被EI收录,5 篇被ISTP收录;出版专著三部,其中《模糊控制及其MATLAB应用》已经被同行引用477次;《无线激光通信概论》已经被同行引用71次,并被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作为研究生教材,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实现了无线光通信的视频传输。其可达到的性能指标为: ①、传送距离:1~3公里 ②、误码率:10~6 ③、通信协议:Ethernet802.3 ④、调制方式:强度调制/直接检测 ⑤、电源:交流220V或直流5V ⑥、功耗:5W 目前该机器已经得到广州某公司的认可,已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应急通信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