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1.任务来源: 2005年12月,《南、北极生物和地质标本标准化整理与共享试点》(编号:2005DKA21406)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极地标本平台”)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的组成部分,平台的建设正式启动。 极地标本平台建设由国家海洋局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等所属的若干研究机构共同参与。 2.国家和社会需求: 自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以来,我国历次南、北极考察队在两极的冰雪世界里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独特的雪冰、动植物、陨石、沉积物、岩矿化石样品和标本。 通过建立国家级极地自然科学样品共享资源平台,建立规范的收集、保存、管理、共享服务等技术规程,实现对南(北)极地质、生物、雪冰、沉积物与南极陨石标本的规范收集、整理与编录,定期向国内外发布相关的样品目录指南,确保珍贵的样品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对不断增加的新的各类科学样品按规定指标进行收集保存;实现与国际有关国家及有关研究机构的极地地质、生物、雪冰、各类沉积物和南极陨石样品的交换与共享利用,充分发挥其社会公益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获取的宝贵科学资源,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服务,维护我国的极地权益服务。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根据极地主要标本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通过开发标本分类信息库、标本登记与信息发布系统、标本申请与审批系统、标本共享与分发系统实现极地标本平台信息化和资源管理;开发采样标本利用、跟踪与反馈等管理性、关联性信息系统(包括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等)实现实物物理分布而信息集中管理。极地标本平台基于J2EE架构的B/S系统,通过采用国际领先的开源软件内容管理系统(OpenCms),工作流引擎(JBPM),资源引擎(OFBiz)等进行标本资源信息的整合和个性化定制,实现了极地标本信息的多语言展示、检索、共享以及标本实体库存管理等功能,并支持用户统一认证、单点登陆及门户系统。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基于OpenCms的极地标本平台是一个专业级别的开源网站内容管理系统,通过利用工作流引擎JBpm实现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采用资源引擎OFBiz提供的一整套的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的组件和工具,实现标本资源信息的注册、发布、展示、查询;通过整合OpenCms和OFBiz实现多站点切换,多语言切换;通过整合Opencms和Jbpm实现资源申请和审核流程;同时,在开源代码之上进行二次开发,使得用户可以通过Cas+Ldap身份识别和认证,实现单点登陆。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极地标本平台实现了实物库物理上分布、信息服务集中的极地标本资源共享服务网络模式,形成权威的极地科学标本/样品编目、信息发布、检索、申请与审批的样品管理与共享网络技术平台。平台向国内外科研和教育用户提供统一的极地标本资源信息的管理和发布服务,包括各类标本资源中英文信息的查询、标本/样品申请受理等服务,极地标本平台发布标准化的极地生物标本2060个(图片1876幅),冰芯样品511米(图片4幅),岩矿标本1362块(图片1996幅),南极陨石2350块(图片4791幅),沉积物柱状样品110米、表层样品777个(图片57幅)中英文信息和图片资料。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以极地标本平台拥有约20200个的标本资源作为主要依托资源,通过开展信息与标本实物共享,用于申报和开展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他部委、高校和地方等项目课题共34个,使用样品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40篇。此外,发表2007年第12期《天文爱好者-陨石专刊》一期;2008年在《极地研究》第20卷第2期推出陨石专刊一期(论文12篇);同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了《南极陨石目录与图集(格罗夫山-第一辑)》一册。以极地标本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和图片为基础,在北京、上海、青岛、合肥等地举办各种规模的极地科普展览、讲座10次,参观总人次达到近22万。 由于我国极地考察标本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晚,极地标本平台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另外在利用GIS技术展示、查询极地标本资源信息方面还需要加强。由于我国极地考察领域涉及多学科,多类型标本资源的共享规范、流程存在较多差异,需要个性化设计极地标本平台资源申请和审核流程。 ⑥历年获奖情况: 南极陨石目录与图集(格罗夫山-第一辑)》获2009年度优秀海洋科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