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广西道地药材山豆根根腐病及其防治的研究”,是广西卫生厅桂卫科教[2007]41号下达的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合同编号“重200737”。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以植物病理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为依据,采用“以菌治菌”的原理,结合山豆根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发病规律,提出山豆根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策略。 性能指标:按照项目合同书要求,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物防治菌、植物挥发油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低毒化学农药筛选防治角度,开展山豆根根腐病的研究,对防治技术进行整合、协调运用,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为生产上解决山豆根根腐病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首次鉴定山豆根根腐病病原菌为茄腐镰孢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探明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害的发生规律,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山豆根根腐病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绿色木霉,并对绿色木霉等生防菌的拮抗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植物挥发油对山豆根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获得了香茅等极有开发潜力的生物材料,为该病害生物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明确了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及使用方法,提出山豆根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并制定了山豆根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45/T731-2010)。本课题的创新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经过3年多研究,已掌握山豆根根腐病防治技术,并通过田间试验进入初试阶段,已在产区应用。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药材病虫害的安全防治是药材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希望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绿色木霉等生防菌的应用技术,并不断完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以提高广西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其次,在产区应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提高种植户对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意识和防治技能,才能更好的做到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