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培育背景 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要求组合的类型、熟期多样性,需要组合的不断更新。我们根据生产发展的趋向,利用所掌握的种质资源进行恢复系选育。通过创新选育新恢复系,与不育系进行广泛测交筛选,选育出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组合应用于生产。利用桂365与龙特浦A进行测配,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365,于2019年6月4日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利用植物遗传学原理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以水稻杂种优势理论为指导,利用优异种质资源进行温汤去雄杂交改良选育优良品种,经多年选育,育成生育期适中、群体整齐、株型集散适中、结实率高、穗大粒多、产量高、优势明显、熟色好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特优365”。 (2)性能指标 选育审定水稻新品种“特优365”, 2017--2018年参加广西恒茂联合体企业自有水稻品种试验桂南早稻迟熟组区试、生试。2019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9047号。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针对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培育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经多年选育,选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365”。 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表现熟期适中、株型紧凑、出籽率高、抗逆性强等特点。 特优365主要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稳定 属感温型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4天。株叶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绿色,剑叶较短、直,茎秆粗壮,叶鞘、稃尖紫色,柱头紫色,大穗、穗型一般,有少量极短芒。抗病、耐肥抗倒,谷壳黄色,转色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株高119.3厘米,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46.2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8.7克。 (2)抗性表现 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苗叶瘟2级,穗瘟损失率21.8%,损失率最高级5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3,抗性评价为中感;2018年苗叶瘟5级,穗瘟损失率27.2%,损失率最高级5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0,抗性评价为中感。白叶枯病抗性鉴定(2017-2018):致病型IV 型3级~5级,V型 3级~9级,白叶枯病最高级9级。 (3)主要米质主要指标 糙米率83.9%,整精米率57.4%,长宽比2.6,垩白米率88%,垩白度10.0%,透明度 2 级,碱消值6.3 级,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 (4)产量表现 2017年初试,七个试点平均亩产600.59千克,比特优7118(CK)增产4.39%(极显著),增产点比例100%;2018年复试,七个试点平均亩产568.30千克,比特优7118(CK)增产3.02%(显著),增产点比例85.7%。两年平均亩产584.45千克,比特优7118(CK)增产3.71%(显著),增产点比例92.9%。2018年早稻生产试验七个试点平均亩产559.48千克,比特优7118(CK)增产6.71 %,增产点比例100%。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该品种利用优势亲本杂交测配选育而成,品种农艺性状一致稳定,表现熟期适中、抗逆性好、高产稳产等特点。 该品种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桂南稻作区适宜桂南稻作区作早稻种植,桂南稻作区作晚稻、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高寒山区作中稻应根据品种试验示范生育期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种植。或中稻适宜种植感光型品种的地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品种熟期适中、抗逆性好、高产稳产、适宜应性广。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田间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选用合适农药进行防治。主要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