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来源于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又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抗癌、降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重要的农村产业,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栽培食用菌不仅使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也繁荣了农村经济。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据统计, 目前我国食用菌总产量2 020. 6 万t , 产值达1 103. 3 亿元, 出口52. 86 万t , 创汇达13. 07 亿美元。但我国食用菌生产方式落后,一部分仍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式操作,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是一种低产、低效、资源浪费的生产方式,与当今国际食用菌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极不相符。针对食用菌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及其配套的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将食用菌生产环境和培养料理化特性与食用菌产量、质量和生产工艺联系起来,通过对几种典型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和培养料理化特性指标测量方法和手段分析,选择最佳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试验研究。探索出对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和培养料理化特性因素进行调控和量化的工艺模式,创建适合食用菌生产无污染和无害物质的环境条件机制。取得的研究数据为食用菌生产关键设备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进行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与机具合理的配套,建立了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首次研究食用菌培养料理化特性对生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规律。对培养料的理化特性指标松散密度、含水率、粒度、pH值、力学特性、流变特性、热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揭示培养料理化特性指标对食用菌生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培养料理化特性指标主次顺序和最适宜、最低和最高理化特性指标参数值,用于指导食用菌的生产,使食用菌生产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 根据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构建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的最佳工艺过程,对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厂房布局合理设计与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建立了大、中、小三种形式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模式。构建食用菌栽培工艺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的机理,为食用菌生产工艺过程所需机械设备的设计、改进、优选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和制造一种显著提高生产率,并实用经济的新型培养料翻料机和自动折叠接种箱。培养料翻料机要达到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目前培养料搅拌机工作繁琐,人工参与的工序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自动折叠接种箱的研制克服目前使用的木制接种箱不便于移动,且占地面积大的缺点,也要达到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携带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满足当前食用菌生产市场对培养料翻料机和自动折叠接种箱两种机械设备的急需和生产技术要求。 4.通过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的实施,可大量节约人力、物力和各项开支。菇房每立方米产值从原来的120元可增值为180元,180万立方米的菇房农户纯增收39亿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