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用近4年时间在全国20多家复烤厂开展了相关试验和成果应用工作, 较好的完成了项目各项研究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推动行业高端品牌导向的 打叶复烤技术进步有较好示范作用。 1、明确黄鹤楼品牌“低焦三感”特质对原烟配方模块质量功能需求。依据黄鹤 楼产品叶组配方质量要求,按照模块支撑叶组的思路,提出“烟气细腻促舒适、香 气丰富促满足、浓度调配促低焦”的功能模块开发目标。 2、确立黄鹤楼品牌原料七大配方单元构架。系统研究烟叶理化特性,按照配 方使用和生态质量相似原则,将21省60多地区黄鹤楼原料划分为云南型、四川型、 贵州型、湖北型、中南型、黄淮型和北方型七种质量生态类型。 3、首创功能模块配方打叶理论,建立以提香气类、调口感类、调浓度类、调 劲头类、配伍类等5种功能模块为核心的黄鹤楼原料功能模块打叶复烤技术体系。 实现72.8%调拨烟叶功能模块化,固化104个年际间标准模块;2011与2007年对 比调拨增量110万担条件下,片烟等级总数从2007年330个减至231个,单等级 规模从0.61增至1.38万担;上、下部叶使用比例从5%上升至35%,拓宽原料使 用范围,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4、提出黄鹤楼功能模块“保降增控稳”打叶目标。研究产品成丝质量与烟丝结 构及叶片结构的相关关系,确定整丝率83~85%范围要求,提出“保合格片率,降 大片率,增中片率,控小片率,稳大中片比例1.3±0.2”的打叶要求。 5、运用灰色关联聚类法,分析七大质量生态类型971个物测数据,确定抗张 力、断裂伸长量和叶质重3个机械加工性能评价代表指标,为功能模块打叶参数 优化提供依据。 6、建立与功能模块相适应的打叶工艺和柔性稳香除杂复烤技术,原料模块的 使用价值明显提升,功能模块打叶有效得率和出片率得到提高。针对提香气类和 调口感类模块,通过真空回潮、二润水分及打叶参数调整,2010年涉及烟叶20万 担,有效得率和出片率平均提高0.97%和0.75%; 2011年涉及烟叶45万担,有效 得率和出片率平均提高0.91%和0.63%,提高了烟叶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