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属于煤矿瓦斯检测人员的数据录入和人员管理技术领域。 它的技术原理是:采用了射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对煤矿瓦斯检测人员的智能化管理。瓦斯人员通过现场的安装的监测分站,通过射频卡的身份辨识,接收瓦斯人员现场监测的输入数据,通过煤矿kj76监控系统,实时将信息传递到地面监控中心,由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完成瓦斯检测的报表和人员统计功能。地面指挥中心可以随时了解每一个瓦斯检测人员的在井下的运动轨迹,到达检测地点的时间、瓦斯人员的姓名、卡号的工作量统计等信息;使在地面上实现了对瓦斯检测人员的井下的实时监控。 1、主要性能指标: 1)瓦斯检测人员管理容量:2000人; 2)井下监测分站: 可存储20个检测地点信息; 可同时记录3个班次的信息; 监测量包括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4个物理量; 监测记录包括:输入数据、人员姓名和卡号,输入数据的时间,数据地点等信息。 3)分站电源电压:DC18V~21V;工作电流:≤150mA;功率:小于2W; 4)系统容量:64台分站级设备; 5)系统传输速率:2400bps; 6)通讯距离:分站到传感器≤2km;分站到传输接口不低于15km。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煤炭产量的逐步增加,煤炭安全生产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井下瓦斯爆炸、气体中毒等各种事故时有发生,每次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不仅给煤炭企业造成生产压力,影响煤炭产量的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成为了煤炭安全监督部门的一个棘手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远远跟不上煤炭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检测主要采用环境自动监控和人员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而人员检测方法广泛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瓦斯员到现场手工测量数据并人工记录数据,这不仅给瓦斯员带来不便,特别是对于瓦斯检测人员的松散的管理,时常出现井下安全检测数据的错报、漏报、虚报等现象,甚至有的瓦斯人员根本不到现场进行数据监测,造成了对井下安全监督的错误判断,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因而,提高对瓦斯监测人员的监管,提高安全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煤炭生产业的发展,提高瓦斯检测人员的监管、实现人员检测数据的计算机化管理,这已成为煤炭生产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研制的煤矿矿井瓦斯巡检管理系统,克服常规的人工记录数据的不足,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人员安全检测数据可实时通过现场的计算机网络传输的煤矿安全监控中心,并由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监测数据实时分析和处理,从而对井下的环境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快速的反应,大大减少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人员身份管理,可以实现对瓦斯检测人员的工作路径、达到现场时间、到达地点以及人员的姓名、工作量统计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相信本系统的应用,可完全杜绝了目前这类人员的松散管理,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可全面推广到国内各大小煤矿,因而,这一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为推动我国的煤炭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