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所属科技领域:本项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科学技术领域。 2、主要研究内容: (1)嵌岩条件下“十”字节点部位施工成槽技术研究。 通过对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十”节点部位成槽技术难点的分析研究,将其结构形式由常规的板墙连接优化为桩墙连接,形成了一种新型桩墙组合框格式地下连续墙结构。 (2)“十”字节点部位钢筋笼接头研究. 通过将地连墙钢筋笼接头形式由常规的工字钢或“十”型钢板优化为两翼具有一定角度的凹槽板,其接头形式增加了接头钢板与二期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钢板与混凝土的摩擦力,整体结构受力情况得到了加强;在钢筋笼下设过程中接头方向易于控制,精度高,施工简便;同时有利于二期钢筋笼定位与下设。 (3)“十”字节点部位防止混凝土绕流及接头钢板清理技术研究. 为了避免一期槽(节点桩)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绕过孔壁进入预留凹槽板内,影响二期槽钢筋笼搭接施工,目前较为常规的方法是在一期槽混凝土浇筑前向预留凹槽内投放易于清理的材料先行填充。该方法缺点是人工劳动强度大,工效低,需进行二次清孔,不利于工期和成本控制。根据接头钢板的结构形式,研制了接头保护板防止混凝土绕流技术和接头钢板清理装置,实现了防止混凝土绕流及接头钢板清理成套技术革新。 (4)施工设备及工艺研究。 由于缺乏工程先例,如何在施工布置、施工程序及方法、设备配置等更加合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同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取综合手段确保快速施工。经过研究确定了“先桩后墙”的施工顺序,采用冲击钻先进行成桩施工,然后采用液压抓斗与冲击钻配合成槽,取得了桩节点框格式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 3、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1)通过结构优化,解决框格式地连墙尤其是嵌岩条件下“十”字节点部位施工成槽的难题。 (2)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十”字节点部位接头钢板结构形式优化,保证了一、二期钢筋笼的能够顺利搭接。 (3)研制接头保护板及其施工技术,实现接头保护的安全、快速施工,节约施工工期和工程成本。 (4)研制接头钢板清理装置,克服了常规冲击式清理方式工效低、对接头钢板损伤大的问题,有利于节约施工时间和提高接头搭接质量的保证系数。 (5)桩墙组合框格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拓展了地下连续墙工程的应用领域,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安全、优质、高效。 4、应用情况: 课题成果获得了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各4项、四川省省级工法1项、中国电力建设工法1项,经鉴定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桐子林水电站工程,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工程、厂房和泄洪闸二期下游围堰以及上下游纵向导墙框格式地下连续墙施工生产得以优质、快速、安全的完成,创造了一个我国水电工程史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规模、高强度在自然地面上采用深基础工程来代替深基坑的开挖和回填,避免了深挖方带来的风险的工程施工实例。同时,为依托工程的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