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1. 课题来源 本项目系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南方珍贵木本花卉新品种繁育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编号为科051003-22)”的主要研究内容。 2. 项目背景 国内桂花育种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种质资源调查、品种分类等,如陈俊愉、刘师汉等记载杭州和武汉的桂花品种12个;1985年,刘玉莲对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提出了第一个桂花品种分类系统,将桂花品种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丹桂4个品种群。目前,有关桂花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报道也较少,主要是从2000年以后,才陆续有桂花优良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报道,如选育出了‘天香台阁’、‘胭脂红’、 ‘华安天香’等,这些新品种有的花部器官独特,有的花色特殊,有的开花时间更长等,多以观花、闻香为主,观赏期短,观赏价值低。而观赏期长、观赏价值高的彩叶桂花新品种,目前报道的仅有‘云田彩桂’、‘银碧双辉’等4个,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彩叶桂花的旺盛需求,因此,开展彩叶桂优良新品种选育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针对以上问题,坚持开展彩叶桂花优良新品种选育研究,于桂花实生苗中发现一株色叶变异苗,进行了变异植株生态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研究,终于选育出一个桂花优良品种,为彩叶桂品种群增添一个成员。课题组同时开展了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建立桂花优良品种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实现优良品种苗木规模化生产,可有效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为我国园林花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促进我国花卉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 以八月银桂实生苗优良变异植株为试验材料,经过植物学特性、物侯期观测及品种比较试验,从中选育出“叶色在不同生长期呈现渐变特性”的桂花优良品种‘珍珠彩桂’。 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4个桂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构建了’珍珠彩桂’等44个桂花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从分子水平将’珍珠彩桂’优良品种与现有其它桂花栽培品种进行鉴别。 3. 通过研究生根剂种类、KIBA浓度、扦插基质、插穗木质化程度、扦插季节等因素对’珍珠彩桂’嫩枝间歇喷雾扦插成活率、根系及新梢生长量影响,研究出了桂花优良新品种’珍珠彩桂’嫩枝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技术。 4. 系统地研究了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穗对’珍珠彩桂’高位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量的影响,研究出桂花优良品种’珍珠彩桂’高位嫁接技术。 四、技术的创新性 1. 首次选育出叶色在不同生长期呈现渐变特性的桂花优良品种’珍珠彩桂’,叶色在不同生长期呈现渐变特性:嫩芽和未展开的新叶呈紫红色,初展新叶为暗红色,叶片完全展开时呈现为淡暗红色,叶边缘呈现粉红色,逐渐变成浅桔黄色至黄白色、珍珠白,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呈灰绿色,成熟叶片变为绿色,叶色绚丽多彩,观赏期长,观赏价值高,丰富了我国桂花优良种质资源。 2. 首次建立了桂花优良品种’珍珠彩桂’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构建了’珍珠彩桂’DNA指纹图谱,可从分子水平鉴别桂花新品种,为桂花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依据。 3. 研发出’珍珠彩桂’配套高效繁殖技术,嫩枝间歇喷雾扦插成活率达93.33%以上,春季高位嫁接成活率90.0%以上。 五、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适用范围:该成果可在我国湖南、江苏、浙江及广西等广大的桂花适生区域推广应用 六、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 经济效益 该项目坚持边研究、边推广,现已在湖北荆门、浙江萧山等地推广应用桂花优良新品种’珍珠彩桂’及配套繁殖技术,2013-2014年共推广应用275亩,新增产值913.5万元,新增纯收入586万元,新增税收45.6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推广应用前景 本研究选育出的桂花优良品种’珍珠彩桂’,叶片色彩鲜艳,叶片在不同生长期呈现出紫红、暗红、淡暗红、浅桔黄、珍珠白、灰绿、绿色等不同的颜色,观赏期达半年之久,观赏价值高。还开发出’珍珠彩桂’间歇喷雾扦插技术及高位嫁接技术,这不仅为我国园林花卉产业增添一个珍贵的彩叶桂花优良新品种,加快桂花品种升级换代,促进了我国桂花种植的良种化进程,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桂花苗木繁育水平,显著提高桂花苗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桂花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可见,本项目选育出桂花优良新品种’珍珠彩桂’及研究出配套的繁殖技术,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选育出的’珍珠彩桂’桂花优良品种,开展了扦插和嫁接技术研究,但尚未开展组培快繁技术和区域性试验研究,还没有申请林木良种审定或认定,现有的推广应用规模不大。 (2)改进意见 ①开展’珍珠彩桂’桂花优良品种区域性试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②申请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或认定。 ③开展桂花优良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繁殖速度和苗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