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来源与背景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几年全国常年种植面积为470万公顷左右,平均单产为3600kg/公顷左右。广西是我国花生主产区之一,各地每年累计种植面积约18万公顷,占广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居全国第八位。广西也是花生油消费的主要地区,种植花生是区域内广大农民解决食用油供给的主要手段,因此每年花生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培育人针对广西花生品种选育现状和市场的要求,围绕提高荚果大小和花生产量,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和大果型的花生优良品种桂花43,供广西及其他适合地区推广种植、应用。 成果完成过程中先后得到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高抗枯萎病花生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桂科AB16380048)、农业部花生产业体系项目(CARS-13-华南区域高产栽培岗位)等项目的支持。 2.技术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 花生新品种“桂花43”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的创制,依据的技术原理包括经典遗传学的性状遗传重组、细胞遗传学、植物生长生理与栽培等。花生新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则主要通过试验示范带动、以及国家推动农业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产量表现 2016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联合试验,荚果五点平均亩产306.10公斤,比对照桂花21每亩增产41.7公斤,增产15.77%,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2位;籽仁平均亩产204.51公斤,比对照桂花21增产24.63公斤,增产13.69%,居3位。2017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联合试验,荚果五点平均亩产289.11公斤/亩,比对照种桂花21增产10.52公斤/亩,增产3.78%,居参试品种第2位;籽仁平均产量为177.17公斤/亩,比对照种桂花21减产4.26公斤/亩,减产2.35%,居参试品种第7位。 (2)品质性状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桂花43 2017年蛋白质含量28.1%,粗脂肪含量48.84%,油酸含量50.3%,亚油酸含量28%,油酸/亚油酸比值(O/L)1.80。 (3)抗性 经各参试单位连续两年、五点田间综合表现,2016/2017桂花43表现为:抗倒性、耐涝性中,耐旱性强,试验田间叶斑病4.1级,锈病3.6级,中抗青枯病。 (4)植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 该品种生势强,主茎高59.9cm,侧枝长62.9cm,总分枝数8.4条,结果枝7.5条,单株结果数16.2个;连续开花,疏枝,植株紧凑直立。叶片绿色椭圆形。果型美观,大小均匀,荚果茧形、缢缩程度弱,果嘴弱,荚果表面质地中;籽仁柱形,外种皮浅褐色,内种皮深黄色,公斤果数601个,百果重209.3g, 百仁重77.6g,双仁果率89%,出仁率61.9%;全生育期123天。 3.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该成果通过对花生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杂交配组、品种选育和抗病鉴定等多年研究培育出花生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桂花43”,其在田间对花生常见病害青枯病、根腐病、白绢病等枯萎病的综合抗病率达到90%以上,进而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对促进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技术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桂花43”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是经过项目组成员十年的努力研究而成,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花生播种沟平衡集中施肥、减氮增钙硼、单粒精播、合理间作及黄曲霉污染防控等技术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标准,适用于我国广西等南方花生产区,北方一些酸性土壤区域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种植地区,在经过试验成功后也可进行推广应用,应用范围较广。该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在田间示范及推广应用过程中采用国家推荐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避免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