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血友病B是凝血因子IX缺乏X连锁隐性遗传的出血疾病。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是人类血友病B的动物模型,由于其与人类血友病B在发病的分子机制,临床病理等方面都很相似,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用此动物模型进行基因治疗的临床前动物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于1997年由美国北卡罗林那大学生物系Stafford博士采用同源重组方法用neo △HPRT基因取代mFIX基因启动子至外显子3区段,使mFIX基因失去转录功能,建立了C57BL/6J小鼠FIX基因剔除动物模型。同年11月由复旦大学遗传所引种1对至我校动物中心保种。为了能获得基因纯合并稳定遗传的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根据伴性遗传原理,通过对后裔作PCR和血凝指标(FIX活性,PT,KPTT)鉴定,PCR阳性及FIX活性小于5%留作种用,同时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的繁殖方式,目前已近交到第12代并得到纯合子小鼠。该课题在育种过程克服了雄性动物易出血死亡的困难,并选用第一胎动物培育近交系,获得良好效果,大大缩短了培育时间。通过对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生长繁育研究,提供了基因剔除小鼠所需的饲养环境、营养需求、繁育方式以及不同日龄体长、尾长、体重、繁殖性能等生物学特性和血友病B小鼠的临床症状,并提供了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不仅反映动物本身的生理特性,而且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从FIX-knockout黑色小鼠中分化一株白色FIXknockout小鼠,并建立了白色FIX-knockout小鼠亚系,同时开展了FIXknockout白色小鼠基因位点的测定及各种生物学数据的测定工作。目前已培育到第10代,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血友病B小鼠。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饲养和保种成功国内尚属首例,并确立了一套基因剔除小鼠动物模型培育和标准化技术。凝血因子IX剔除小鼠不仅广泛用于基因治疗研究和FIX在体内突变功能的研究,是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由于遗传稳定,各项凝血指标和症状符合要求,为国内科研人员进行动物实验提供了方便,既避免了进口动物的手续烦琐又节约了大量外汇,同时也适应了其它医学科学研究单位的需要,将大大推动免疫学药理学及新药评价,新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的发展,既有社会效益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