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8630]主要中国鹅和欧洲鹅种质特性研究与创新利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近年来,肉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江苏省畜牧优势特色产业。但随着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肉鹅产业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养殖品种混乱、乱杂乱配现象严重、杂种优势利用不充分等,其关键在于对国内外鹅品种种质特性缺乏深入研究。本项目在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支持下,历经10余年的联合研究与实践,在肉鹅性能测定技术,遗传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制、欧洲鹅与中国鹅杂交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 创建中外鹅品种表型数据库,实现大数据自动查询与共享 创新了肉鹅羽绒和肉品质测定新方法,实现了肉鹅羽绒产量无损评定和肉质性状精准评估。广泛开展了中外鹅遗传资源调查,系统测定了12个中国鹅品种和5个欧洲鹅品种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明确了以扬州鹅、浙东白鹅、霍尔多巴吉鹅和卡洛斯鹅等为开发利用的主体。建立了中外鹅品种表型数据库,实现了大数据自动查询与资源共享,并在国家产业体系多家综合试验站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出版了《中国养鹅学》专著。 2. 提出肉鹅遗传多样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实现表型、细胞、分子综合评价 构建基于表型,染色体核型,微卫星标记,mtDNA多态性以及SNP分子标记多角度遗传多样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全面揭示国内外重要鹅种种质特性,并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中国鹅与欧洲鹅具有繁殖潜力,构建了中外鹅品种STR遗传多样性数据库和品种特征性STR遗传图谱,为科学开展杂交利用,预测杂种优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3. 揭示肉鹅重要经济性状形成分子机制,应用分子标记开展辅助选择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了一批与鹅生长发育,就巢性状和鹅肥肝形成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开发了一系列可应用于育种的分子标记,同时揭示了鹅生长发育,产蛋等性状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开展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明显提高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实现了群体体重整齐度与产蛋量的同步遗传改良。 4. 攻克中国鹅与欧洲鹅杂交繁殖技术瓶颈,推出中外鹅种优异杂交组合 针对我国肉鹅的遗传多样性,提出了以本品种选育和杂交利用为主体的利用方式。通过剔除选择性交配强的欧洲鹅,突破中国鹅与欧洲鹅杂交繁殖力低技术难题,筛选出卡洛斯鹅♂×扬州鹅♀(10周龄体重达3982.17g)、莱茵鹅♂×(莱茵鹅♂×四川白鹅♀)(9周龄体重达3957.55g)等优异杂交组合,并集成创新了种鹅高效养殖技术和肉鹅养殖技术等配套生产技术,满足华东市场对大体型白羽肉鹅消费的需求,推动了华东地区肉鹅生产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本项目出版专著1部,科普图书5部,申请专利9件,授权专利5件,制定技术规程4部,发表论文110篇,其中SCI收录24篇,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13人。本项目研发出4种中国鹅与欧洲鹅优异杂交组合,近3年来,通过定点推广方式,先后通过江苏、安徽、浙江和湖南等企业累计推广种鹅28万只,商品鹅2019.3万只,实现产值16.4亿元,新增利润2.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成果获2017年扬州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