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根据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度吉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吉质监标函[2014]367号)(计划编号:DBXM058-2015,计划项目名称《吉林芦花鸡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起草制定本标准。项目主持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关于卫生防疫条件的参数:主要来源于国家标准GB/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及农业部标准NY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后经起草小组主持完成的相关项目在推广示范中的验证、补充完善,并参考了相关科研成果,形成了本标准中的卫生防疫条件。 (2)关于消毒措施的要求:主要来源于起草小组主持完成的相关项目在推广示范中的验证、补充完善,并参考了相关标准,形成了本标准中的消毒措施。 (3)关于吉林芦花鸡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开始来源于“优质肉鸡高效生态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成果(项目编号10NK03),后经起草小组主持完成的相关项目在推广示范中的验证、补充完善,并参考了相关科研成果,形成了目前此免疫程序。 执行该免疫程序的鸡场都获得了满意的育雏成活率和育成率。据我们调查97户个体养鸡场75日龄~150日龄育成情况,共育雏9184只,成活8572只,育成率平均为93.34%;3个种鸡场40380只,成活38524只,育成率平均为95.4%。推广免疫程序以来,经跟踪监测54个免疫鸡群的免疫率平均达90%~96%,说明课题组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比较合适的,适用于大、中型养鸡场及大专业户的鸡群。在推广免疫程序的同时,课题组强调必须做好孵化室及鸡舍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等综合防治措施,增强鸡群的抗病力和免疫力。通过该免疫程序,有效的控制了吉林芦花鸡重大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通过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芦花鸡疾病的发生,减少兽药的使用,生产出安全营养的禽产品,同时可以提高我省优质地方家禽产品竞争力,为更好地利用该品种遗传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标准制定过程中,工作组收集了国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验证,广泛征求和充分吸收并采纳了省内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管理、生产等有关单位的意见,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反映了我省当前芦花鸡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成熟技术,可操作性强,在家禽疫病防治管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属于成熟应用阶段,并且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加强疫病防治,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产蛋率和饲料报酬,避免芦花鸡疫病的爆发,减少损失,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分析:通过疫病监测、控制,降低芦花鸡死亡率,培植具有较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养殖加工企业,确保优质鸡产业化生产的良性循环。此外,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3)生态效益分析:鸡肉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大大提高;确保产品安全无公害;鸡粪无害处理后可以作农家肥,生态效益显著。 6、历年获奖情况 本标准于2015年9月28日发布,2015年11年1月实施,目前无获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