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项目属于病毒学,着重于没有有效疫苗的病毒的防治的基础研究。该项目的特点是使用先进电子显微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无法使用疫苗防治的病毒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为使用全新的分子模拟设计药物方法研制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结构参数,以及探索防治病毒新方法。主要内容研究建立国内首个先进电子显微学方法和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平台。在这平台开展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mCPV)的结构与功能等,获得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维结构、蛋白的亚基排列、功能结构域的组成和蛋白的折叠等;发现BmCPV以穿膜方式进入细胞的新的入侵模式,并获得mRNA合成机制的新信息;完成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从而为应用分子模拟设计药物提供理论和结构依据;在伊蚊C6/36细胞发现一种新病毒—C6/36浓核病毒,并获得1.1nm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发现该病毒具有阻碍登革病毒复制和杀蚊子幼虫的功能,为发展一种生物防治登革病毒和杀蚊全新的方法打下了基础;首次从广州SARS病人分离出SARS CoV广东株,并对其形态发生、生活周期、细胞病理学等进行了研究,发现SARS CoV以膜融合的方式入侵宿主细胞(普通冠状病毒是以内吞方式);此外还从某些SARS病人中分离得到了疱疹I型病毒而未分离到SARS CoV,为研究SARS的传播规律和防治药物研制提供了依据。 应用推广情况该研究发表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13篇,ISTP收录4篇,被Nature,JMB等杂志引用35次,研究成果还被4种权威杂志用作封面。美国科学院士Lester Reed认为我们的CPV的研究“代表当今世界上高分辨冷冻电镜技术的最高水平”,中科院院士瞿中和认为“了解了该病毒的有关蛋白的亚基排列、功能结构域的组成和蛋白折叠方式等,从而为该病毒和其他呼肠孤病毒和双链RNA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mRNA的合成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美国大分子成像国家研究中心主任Wah Chiu认为我们“将成为亚洲病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