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愈加紧张,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违法停车现象较为严重,其不仅造成道路交通秩序混乱、通行效率降低,并且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较大隐患,成为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发展经验和当前技术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提供新思路与有效方法。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开展城市停车信息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研究,不利于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发展。虽然我国部分研究机构和停车企业在尝试构建城市停车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国家层面缺少相关技术规范,造成不同停车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不兼容,数据采集格式不匹配、数据传输接口不同、停车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全国大部分城市停车泊位没有纳入数据化管理,停车场使用状态处于信息孤立状态,影响了城市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对违法违规停放车辆处于监管盲区。鉴于以上分析可知,开展城市停车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城市停车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研究》研究报告1份。 一是建立了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和结构框架。 二是建立了基于层次码的停车泊位编码技术,为构建停车泊位基础数据库奠定信息化基础,为停车执法取证提供技术规范。该编码规则规定用22位数字表示停车泊位的编号,统一了城市路外停车场(库)停车泊位和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的编码规则。 三是研究建立了一套停车管理信息数据格式,并提出了停车场(库)登记信息、停车泊位登记信息、停车收费计价信息、车辆进入停车场(库)数据、车辆离开停车场(库)数据这5方面64项数据属性要求,并规定了停车泊位使用属性、停车泊位收费方式等11项泊位属性规范,为构建城市停车管理统一、共享的系统平台提供了基础。 (2)公安行业标准《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1302-2016) 该项目成果应用到了标准制定中,该标准填补了我国停车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上的空白。该标准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的1000多个停车场(库)的信息化建设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的停车泊位编码规则已指导用于全国400多万个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及管理设施的规范设置。 (3)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篇 李翔敏,戴帅,刘金广.我国城市停车管理的变革与创新[J]. 综合运输,2016,38(5),10-20。 3.解决的技术难点与创新点 (1)技术难点:清晰定义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要求;考虑停车泊位的不同属性建立停车泊位的统一编码规则。 (2)创新点:本研究确定了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技术条件,包括功能框架、停车泊位编码、信息数据格式;本研究的成果可以转化为相关标准,用于停车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测试。 4.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指导停车管理部门开展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工作,有效提高停车泊位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提升停车服务与管理水平,完善我国停车管理标准体系,对于缓解停车难问题和保障交通运行畅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加快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 5.历年获奖情况 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6. 成果简介 本课题对城市停车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进行研究:一是开展停车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框架研究,构建功能模块。二是开展停车泊位信息编码规则研究。运用层次码的编码方法,提出停车泊位信息编码规则与方法和规则。三是开展停车管理信息数据格式研究,提出数据信息统一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