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我国城市交通具有混合交通现象显著,交通安全和拥堵现象严峻,交通出行文明意识依然薄弱特点,城市热点区域如医院、学校、居住区、交通枢纽和商圈等区域交通问题突出,而且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和路网加密优化的空间有限,亟需基于我国实际交通情况,从城市道路网、路段和节点方面研究交通组织优化理论与方法。 在此背景下,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承担了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旨在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组织存在的薄弱点和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提出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组织优化理论。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规划设计等问题,以切实、有效、科学地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为目的,在剖析国内外城市交通组织政策措施、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用于我国城市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体系,为加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加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实战作用,使研究成果能为交通管理者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得交通组织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改善执法环境,降低执法成本,实现人本化交通。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交通组织管理与执法基础 规范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依赖于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管理与执法。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执法作为保障,同时,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管理对于提升执法效果降低执法成本也具有极其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2)城市道路节点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快速路立交及出入口等交通节点往往是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往往制约整条道路乃至路网的服务水平。对其进行交通组织管理,明晰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通行权,在实现通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交叉口资源,提高运行效率。 (3)城市道路路段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路段是道路网络的又一构成要素,其交通组织管理的内容既包括横断面布置、车道宽度等道路本身的几何构造,又要对公交停靠站、路段人行过街通道、地块出入口、路边停车位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此外,还要处理不同交通方法的通行权关系,并考虑绿波控制、潮汐车道、排队溢流控制、限速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4)城市道路网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交通问题产生的本质是交通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因此在路网层面一方面要做好需求管理,通过交通流管制与诱导优化,均衡路网负荷;另一方面要做到资源合理利用,通过时间上削峰填谷,空间上控密补稀,将供需矛盾压力均分。 (5)和谐精细的管理设施 采用标准化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隔离设施是实施交通管理及后续违章执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用最精确的交通语言,向出行者传递管理意图,使其快速理解并作出反应,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减少出行者由于困惑造成的通行安全隐患和效率损耗。 4、创见与创新 研究内容方面,基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理论。 研究角度方面,从城市道路网、道路路段和道路节点三个层面系统性开展交通组织优化理论研究。 研究成果方面,提出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应用实战指南,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选取上海、济南和南昌等典型城市,根据当地实际交通情况实施了相应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交通冲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了交通能耗和出行者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在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中等城市交通组织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清华大学等会议或知名高校上就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相关交流,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实际推广应用时,由于各地对城市交通管理认识和一线交通管理者认知存在差异,因此实际应用推广存在一定困难。下一步将总结上海、济南、南昌等应用示范城市的经验,推广理论研究成果,服务实际城市交通组织优化。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7、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 项目研究成果有三方面内容向社会公开,一是城市道路节点交通组织研究,包括节点、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优化组织等,可为充分利用交叉口和出入口资源提供参考;二是城市道路路段交通组织研究,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公共交通组织优化、快速路交通组织优化等,可为提高路段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依据;三是城市道路网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包括机动车交通组织优化设置、城市热点区域交通组织等,可为均衡城市交通供需,提高路网交通运行效率提供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