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广东省科技计划“乳腺癌、胃癌原位种植瘤转移模型的构建及分子影像学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2014A030304016)。课题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妇女患乳腺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高达40%以上。胃癌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胃癌的致死率位居所有肿瘤致死率的第二位。研究表明复发和转移是造成乳腺癌、胃癌治疗失败并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并阻断肿瘤转移对乳腺癌、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实验拟构建表达荧光素酶和eGFP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胃癌细胞株BGC-823,得到稳定的Luc2/eGFP双标记的乳腺癌MDA-MB-231-eGFP-luc2细胞、胃癌BGC-823-eGFP-luc2细胞,建立乳腺癌、胃癌原位种植瘤转移模型。采用活体荧光成像、小动物PET/CT 成像两种分子影像学监测方法,对模型体内的肿瘤生长及转移过程进行非侵入性的连续监测,还探索新型显像剂用于乳腺癌、胃癌原位种植瘤转移模型PET/CT显像的可行性。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乳腺癌、胃癌生长转移机制的研究和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更为可信的实验工具,对新型PET/CT显像剂的研制开发有重要意义。 3.主要论点与论据:采用活体荧光成像、小动物PET/CT 成像两种分子影像学监测方法,对模型体内的肿瘤生长及转移过程进行非侵入性的连续监测,可为乳腺癌、胃癌生长转移机制的研究和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更为可信的实验工具。动物模型是模拟肿瘤转移和评价实验性治疗的重要工具,原位种植瘤模型相比较于皮下移植瘤和尾静脉移植瘤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人体内肿瘤的转移过程。分子影像学技术是肿瘤模型研究、肿瘤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必不可缺的先进工具,其主要优点是无创伤、低成本、实时检测,代表技术有活体荧光成像技术、PET/CT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最先进的活体肿瘤细胞追踪技术之一,通过灵敏的光学检测,能够实时监测动物模型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PET/CT成像技术,实现了衰减校正与同机图像的融合,因此可同时获得病变部位的功能代谢状况和精确解剖结构的定位信息,小动物微型PET/CT (micro PET/CT)是目前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常用的手段之一,它解决了临床PET分辨率低的问题,在肿瘤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创见与创新:通过慢病毒感染法将荧光素酶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基因导入细胞内,可增加eGFP和Luc2的体内稳定表达和活性,大大提高了体内检测转移灶的敏感性;运用了活体荧光成像技术、PET/CT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癌、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体内肿瘤的转移情况,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新型PET/CT显像剂对乳腺癌、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显像效果,为该显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乳腺癌作为世界性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胃癌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是造成乳腺癌、胃癌治疗失败并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并阻断肿瘤转移对乳腺癌、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肿瘤转移机制极其复杂,所涉及到的分子信号通路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成为趋势。本课题制作的乳腺癌、胃癌原位种植瘤转移模型为体内研究乳腺癌、胃癌的转移机制、实验性治疗和筛选抗转移药物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持,有利于提高国内医药企业在靶向治疗药物研发中的竞争力,为众多的癌症转移患者带来福音。该项目不存在安全风险及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