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40586]当归新品种“窑归1号”的选育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当归新品种(系)‘窑归1号’的选育”受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编号:2009BHB004 )资助。 本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现代农业领域,学科领域属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210.3035)和药用植物学(360.4025)的交叉领域。技术原理:“窑归1号”系通过系统选择育种法育成。 性能指标: (1)主要技术指标 ①建立石窑当归种株系圃,完成不同表现型的窑归类群划分。 ②通过系统选育育成1个当归新品种 “窑归1号”, 主根率达90%。 ③研制配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其中省级地方标准1个,即《中药材 当归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企业标准1个,即《《石窑当归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2)主要经济指标 ①窑归药材亩产量达195.7公斤 ②生产窑归优良品种(系)种子,年产值达24万元。 (3)其它指标 ①建成20亩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年产种子1200公斤; ②共推广种植805亩; ③建成组培车间,可年产种苗40000株。 (1)育成当归新品种“窑归1号”, 为提高窑归产量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窑归1号”,是我省首次育成当归品种(系),为当归产业发展提供了可用的优良品种(系)。 (2)形成了一年生当归新种植模式,亩产石窑当归药材达200千克,比传统技术提高25%。 “一种石窑当归的浮盘育苗方法”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77391.3)于2013年6月获授权。运用以浮盘育苗技术为核心,综合种子标准化生产(制定并实施《中药材 当归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号:DB42/T590-2009)、浮盘育苗等技术的窑归育苗移栽新种植模式,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亩产当归药材达200千克,比传统技术提高25 %。 技术的成熟程度:本品种是在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育种目标和育种程序,经过多年经多年系统选育育成,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该品系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遗传稳定,生物学性状整齐,商品性好等优势,对于解决产区传统农家品种为主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产量品质不稳的问题,不啻为一剂良方。同时研制了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先后开展了适宜范围的示范推广,技术已成熟。 推广应用的范围: 本品种适宜在恩施州等地海拔1500~1800m,年降水量1400~1900 mm的冷凉山区种植推广。 安全性:本品种非转基因品种,无生态安全问题。 (1)应用情况 近年来,“窑归1号” 在省内当归主产区进行了推广,推广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推广应用措施 a.建立规范化种子基地,保证充足的种子供应。 建立从原原种开始的规范化生产基地,遵照省级标准《中药材 当归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42/T590-2009)进行种子生产,是良种推广应用的基础。目前已建立20亩种子基地,可每年供种900kg。 b.加强规范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产地环境要求、土地准备、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与制种、加工等方面加强配套技术的落实才能充分发挥新品种(系)的潜力。通过推行本企业研制的《石窑当归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SOP)》,已初步表明新品系的推广应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2009-2012年,“窑归1号”主要推广至恩施、建始、鹤峰、宣恩等4个州内县市,结果表明:与本地栽培的当归品种相比,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产量高,一般710~750kg/667m2,无论其全归质量、主根质量等性状,均显著高于目前生产上当归大田栽培种;其一级品率高,且根形较整齐,单支当归大,便于单支片加工且损耗小,且香气特浓,其商品性优。 随着“窑归1号”种子产量的扩大,以后将逐步向其他适宜区推广。 (2)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课题组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问题 ①对于品种的抗病性测定结果,因受灾害性天气影响,导致试验数据不完整,本报告未予纳入。 ②在当归种质资源圃建设方面,对于当归种质的鉴定,仍然以传统鉴定为主,现代的分子方法,限于条件,未能予以深入应用。 ③ 本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系统选育方法,育种周期较长,效率较低。 ④示范基地规模偏小。因受到近年来当地烟叶、蔬菜发展的挤压,尽管国内当归市场价格走高,产区当归整体发展面积仍呈现下降趋势,给示范基地发展带来困难,影响了示范效果。 ⑤开展了当归种质材料的化学诱变试验,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 以上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发中注意加以解决。今后要应生产实际之需,注重育种方法的创新,争取更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加强当归新种质的创制,对当归展开品质育种等,以期选育出更优的当归品种(系),为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