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山东湿地蚊媒传染病时空分析及生态流行病学研究”(ZR2010HL061)是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2011.12-2014.12)。 蚊媒传染病是一类由蚊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山东曾是疟疾和乙脑发病的重度流行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改变,出国务工及旅游人员的增加,这些对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产生重要影响。山东省“两湖”湿地是疟疾、乙脑发病的老疫区,具备传播疟疾、乙脑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大量易感人群普遍存在,一旦有适宜疫情扩散的条件,将有可能引起蚊媒病的暴发。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运用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理论、综合运用生态学调查方法、病原学研究方法、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等来研究蚊媒传染病时空分布特征、传播规律,分析生态因素与疟疾、乙脑发病的空间分布关系,以系统阐述生态因素对疟疾、乙脑回升的影响,筛选影响蚊媒病回升的主要生态因素,为研究其他类似湿地区域蚊媒病生态防治提供依据,为我省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3、主要论点与论据 该研究发现在疟疾高发地区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20个气象因子与发病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率的变动61.46%可归因于近2月雨日数和降水量。鲁南5市乙脑发病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雨日数、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日照时数明显相关,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混杂作用后,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是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筛选出影响蚊媒传染病回升的主要生态因素。 疟疾发病率与11类社会因素的相关分析中,97.3%疟疾发生危险来源于住房周围存在池塘、稻田、河沟或积水,和傍晚前后户外乘凉或户外作业。基于GPS精确定位和Google Earth软件建立疟疾卫星影像地图数据库,可以对某病灶点缩放和显示操作,并能直观展示疫点周围地形地貌和蚊媒孳生的河流等水系分布情况,该研究能够分析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地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应用Google Earth对高发区疟疾病例研究发现,87.13%的疟疾病例住户附近存在蚊媒孳生地,自然村发病人数与附近水体蚊媒孳生密度正相关。对高发区2006-2009年疟疾发病分析,提示疟疾高发地区仍是非稳定性疟区,有疫情蔓延或局部暴发的可能。 4、创见与创新 ⑴本研究同时对2种蚊媒传染病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一方面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研究方法互相借鉴和补充,有利于阐明媒介、宿主和生态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⑵本研究尝试运用生态流行病学观点看待疾病,将自然环境因素宏观不可控因素与人群生产生活行为等可控因素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方法,对探索疾病的病因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⑴分析山东湿地蚊媒病流行的趋势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蚊媒病防治策略,合理配置资源,确定监测的重点地区等提供决策依据。 ⑵研究影响疟疾、乙脑流行的主要生态学危险因素,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加快控制疫情蔓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⑶该项研究成果在项目结题后,积极应用到疟疾高发地区的现场防控中。疟疾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无本地疟疾病例出现,为我省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消除疟疾的进程。 6、发表论文情况 1)张本光,刘新,赵长磊等,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疟疾发病与部分自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 2)张本光,赵长磊,秀芹等,山东疟疾高发地区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 3)Lijuan Liu,Benguang Zhang,Huaiwei W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man to livestock and malaria incide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4)王海防,王怀位,孔祥礼等,基于GPS和Google Earth的疟疾卫星影像地图数据库的建立,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 5)王海防,公茂庆,孔祥礼等,山东省单县间日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蚊媒孳生水系的关系,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4. 6)孔祥礼,赵长磊,卜秀芹等,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 7)王用斌,孔祥礼,张本光等,2012 年山东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2013. 8)王用斌,李瑾,孔祥礼等,山东省首例输入性三日疟病例报告,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