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为了探讨适宜冬小麦保水保墒增产的秸秆覆盖模式,本研究于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常规种植不覆盖(CP)、常规种植覆盖量4 500kg hm-2(CPM1)、常规种植覆盖量9 000kg hm-2(CPM2)、双行种植带+1行空白覆盖带覆盖量4 500kg hm-2(DPM1)、双行种植带+1行空白覆盖带覆盖量9 000kg hm-2(DPM2)5种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以及冬小麦农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覆盖量条件下,DPM覆盖模式的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和CPM。同覆盖模式下,DPM2的增产效果优于DPM1。相反,CPM2 的减产率大于CPM1。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是产量增减的主要协同因素。与CP处理相比,覆盖对冬小麦生育期0-20 cm土壤温度均表现为前期增温效应和生育后期降低温度变幅的作用。DPM覆盖模式较CPM覆盖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好,后期降温幅度低且延迟降温时间。且覆盖量越大,前期增温效果越好,后期温度变幅越窄。总体上,覆盖对生育期均温表现为增温效应。覆盖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其中越冬期增加程度较高,CPM1、CPM2、DPM1、DPM2较CK使土壤贮水量两年平均增加28.7mm、42.3mm、25.6mm和38.3mm。同种覆盖模式下,覆盖量大的处理保水效果高于覆盖量低的处理。生育后期DPM处理保水效果优于CPM。因此,在无灌溉条件或少灌溉下,双行种植+空行覆盖模式下覆盖带和种植带结合对山西晋南地区冬麦田土壤起到蓄水调温,合理分布种植和覆盖空间结构的作用,提高有效穗数,增加冬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