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春玉米苗期对磷的吸收很少,但对磷很敏感,此期缺磷对生育进程造成不良影响,以后即使增施磷肥,也无法弥补。冯固等研究认为,水溶性磷施入土壤30d后只有施入时的27%,此时正是玉米苗对磷需求的关键期,水溶性磷迅速降低对玉米苗期生长非常不利,生产上往往需要施入大量的磷肥,以保持玉米苗根际微域有足够量的水溶性磷供应,为土壤中磷的累积创造条件。石灰性土壤中积累的未被利用的磷可直接通过地表径流或淋洗进入排水沟而影响周围水体的水质,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提高磷肥的当季利用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含磷肥料中添入某些物质使磷的形态改变,增强其抵抗土壤的固磷能力,更好地适合作物的需要而提高磷的利用率,这就是改性磷肥。利用有机和无机改性材料改变磷肥的物理、化学性状,增加其在土壤中的抗固定能力,提高其生物有效性。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的离子搭桥技术及离子交换机制,使部分水溶性磷钝化,形成水溶性磷和缓效磷的配合,减少磷的固定,使土壤供磷和作物吸磷趋于一致。通过盆栽试验表明改性磷铵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玉米含磷量和生物有效性,施入磷酸一铵、改性磷铵1号和2号20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施入时的30%、35%和44%;施入改性磷铵1号玉米地上部分植株含磷量较施入磷酸一铵高1.5mg·plant -1;施入改性磷铵2号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较施入磷酸一铵高1.6g opot -1。成果通过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结构中的活性基团对磷酸根离子的螯和作用,利用天然非金属矿物较大的层间域,代换吸附石灰性土壤中的Ca2+,充填在层间域中,使其周围出现一个低钙的环境,以及其对磷酸根离子的表面吸附及包被作用,都减少了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其生物有效性。属自主创新成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