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在原有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基础上,进行了4座GPS固定站建设、2座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开展了综合控制剖面测量,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 2.采用GPS、InSAR、自动化监测、网络传输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地面沉降监测的技术水平;对GPS基准网观测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为继续开展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3.比较客观的评价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控制程度和适宜性,结论表明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是空间的、立体的、采用多种技术、多种技术优势互补的、多综合性功能监测网,控制程度适宜; 4.系统地对上海地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总结,通过监测资料分析,基本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水量与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 5.全面系统对地面沉降原因及机理进行总结研究,基本掌握区域地面沉降规律与特征,并开展不同地质结构类型区沉降特征分析,地下水开采及工程建设活动强烈地区,地面沉降较为明显。 6.针对近年来工程性沉降现象趋于明显这一特点,本次加强了工程性地面沉降专题研究。通过对重大工程地面沉降效应、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和后期沉降效应、不同建(构)筑物荷重对地面沉降影响特征、近阶段典型建(构)筑物地面沉降特征等多方面分析,工程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地面沉降效应。 7.继续进行地面沉降模型研究,提出重新建立上海市水文地质参数随沉降不断变化的三维变系数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及考虑塑性变形和蠕变的沉降数值模型,并做到两者的真正耦合,以构成完整的区域地面沉降模型。 8.进行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综合评价,并针对新形势下地面沉降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