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在北京市水务局、市防汛办、市应急办等单位的支持下,系统开展了精细化防汛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在暴雨预警、内涝风险评估、河道预警、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特大洪涝灾害应对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1、针对2016年前的我市的暴雨预警指标体系单一,预警指标阈值不精准的问题,构建了综合化的暴雨预警指标体系(五大类17个子指标),从宏观场次暴雨和微观内涝点分析致灾因子指标阈值,支撑于暴雨预警指标修订工作的开展。 2、首次针对城市河道提出了防汛特征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的划定原则和划定方法,为各级领导和民众直观获悉防汛险情信息的能力提供了依据。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淮河等),且其划定标准主要依据堤防情况,但是本研究中还增加了排水口、滨河道路、观景平台等信息,划定结果更加精准。 3、针对城市和郊区的防汛保护对象特征不同,分别制定了城区防汛网格化管理机制和郊区防汛流域化管理机制。对防汛隐患实现全面覆盖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目前的防汛管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方面,即条块结合模式,本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防汛管理机制。 4、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和三维仿真技术的特大洪涝灾害情景构建技术,展现了灾害情景发生发展过程。基于情景模拟结果开展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的应急任务梳理和应急能力评估,科学量化了应急能力的差距。 项目共发表论文20余篇,为政府部门提供各类决策咨询服务20余项,成果在海淀区水务局、西城区水务局、北京市气象局、多家家河道管理单位得到广泛应用,为保证我市汛期的社会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