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项目研究了无人机低空遥感的地物光谱特征,研发了九通道多光谱相机、姿态控制系统及相机定标装置,构建了马铃署、玉米、小麦等高原山区农作物的低空高分辨率(厘米级)多光谱特征数据库;研究了低空遥感植被指数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响应,基于植被指数进行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并构建基于植被指数的农作物生长模型;根据不同生长期农作物的低空高分辨率多光谱特征,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的遥感信息,研究多时空尺度下的农作物空间分布动态变化机理及驱动力机制并构建高原山区农作物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模型。 开发了符合云南及西南地方实际的植保无人机并构建配套植保服务体系,把飞防作业纳入农业综合防治体系,致力打造全面专业的云南农业植保无人机科学防控服务。使高原山区农业病虫灾害高发、农业种植土壤、环境、水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缓解,无人机喷洒技术的应用不受地形和高度限制,较适用于云南及西南地区多山地农业地形。单机每天作业面积可达300亩,节省农药30%,节水98%,对作业者无农药接触的健康风险。 研发了沟渠水用于农药喷洒的水处理工艺,开展农药雾滴在植物叶面上蒸发和扩展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内吸式农药施药作业时,延长农药雾滴的蒸发时间,增大雾滴覆盖面积,以增加叶片对农药有效物质的吸收;对于非内吸式农药,则相反处理,以减少吸收和减少农残。项目以4种蔬菜、5种烟草、2种花卉和酸苹果树的叶片作为雾滴的蒸发表面,研究了作物叶面微形态特征(细毛密度、气孔密度、气孔开口面积平均值、含蜡层厚度等)对农药雾滴蒸发和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以4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6种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1种漂移阻止剂为供试农药助剂,探索了农药助剂对农药雾滴蒸发和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项目还研究了5种雾滴直径和3个相对湿度对农药雾滴蒸发和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 项目推广应用:完成无人机农业遥感面积2万K㎡(3000万亩),完成无人机植保飞防面积50万亩。2016年获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