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目的意义:南阳地处南北两大稻区的过渡地带,虽兼有南北稻区稻作资源之优点,即没有南稻的规模优势,又没有北稻的品质优势,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单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稻米品质较差,农民种稻效益低下,种植面积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南阳市水稻生产迫切需要进行提质增效,加快转结构、调方式,走种养结合稻虾(鸭鹅)共生模式的发展道路。稻虾(鸭鹅)产业风生水起,小龙虾、稻鸭(鹅)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养殖人员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以桐柏、邓州、唐河稻虾共作发展最为迅速,面积达到50.01万亩左右。 2、技术路线: 3、关键技术: 稻虾共生技术①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机理;②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研究效果;③稻虾共生对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④稻虾共生对水稻经济效益分析;⑤稻虾共生种养应注意的技术环节。稻鸭共生技术 ①稻-鸭共养有机模式作用原理②稻-鸭共养有机模式具有优点③稻-鸭有机模式操作步骤④豫西南稻鸭共生生态模式技术要点。 4、创新点:①首次提出豫西南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殖”技术模式发展空间预测;②科研部门通过联合体,首次尝试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产业化经营联合体;③创新服务方式;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创新管理方式;创新驱动 ,推广稻虾共养;主体带动 ,助推精准扶贫;创新经营模式;④创新品牌化与产业化的融合;⑤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基础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技术支撑单位与水稻产业经营主体的对接机制。引导企业参与技术服务,形成以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市农科院、南阳市农业局、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农业局等单位为术依托,龙头企业、种养殖协会为补充、上下衔接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引进稻区种养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发动重点龙头企业大胆投入,聘请有经验的涉水种植养殖专家,固定化、经常性开展技术服务。 5、应用情况: 2016-2018年创建的稻虾(鸭鹅)共作种养技术模式在南阳市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0.01万亩,水稻增产1252.5万公斤,新增纯收入144350 万元,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