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在理论层面上1、本成果提出了农业结构创新的概念,确定了农业结构创新的内涵和外延。2、在农业结构调整理论综合应用方面有所创新。本成果综合应用了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要素禀赋论、系统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尤其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实际应用,是本项成果的一个特色。3、在规划目标架构(粮食除外)的许多重要指标方面,重点突出了结构比例关系,包括用地等各种自然资源、技术资源的配置结构。规划的多数目标值,产生于资源合理配置结构、生产合理布局结构、技术优化组合结构、产业合理链接结构、产品最佳循环结构的基础之上。二、在技术层面上1、从历史的角度对辽宁农业结构演变作了比较完整、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评价。2、创新了主要粮食作物布局的比较优势评价方法。3、提出了评价畜牧业、林业结构经济层面的评价方法。4、明确提出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农业结构规划原则,比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思想更加具体、更加明确。5、对全省农业结构创新与调整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三、在结构层面上将落实结构创新的措施具体细化为土地利用与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与农业结构调整等,提高了成果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