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需要对城市各个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建立精细化、定量化、信息化的体系。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把对管理对象由粗犷式、定性式和人工式的管理模式转化为精细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城市而言,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城市管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网格单元,依托数字化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对网格单元内人、地、事、物、组织基本信息的动态掌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快捷化。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运用网格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一套网格化智慧城市信息统,依照网格划分原则把城市社区/村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时”的原则,明确网格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工作模式。系统使用网格理论和现代信息手段,研究突破地理图幅拓扑拼接智能查错、三维建模、VLAN(虚拟网技术)、标准化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数据类型自动转换、GPS定位、视频监控技术、智能移动终端信息采集等关键技术,基于城市人口、建筑、地理空间(一张图)、法人、诚信库地下管线等数据,整合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工商税务、消防救援、教育文化、就业、人社、公共安全、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各方面的业务信息资源,建设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及创新工作机制。系统由7大功能模块组成,包括:基础数据收集交互功能模块、统计分析功能模块、考核评价功能模块、地理信息功能模块、GPS功能模块、城市管理监督功能模块和数据交换平台。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实现“一张图”城市管理体系系统把智慧城市和地图应用完美结合,形成二/三维于一体的多源数据集成的一张图体系。项目将智慧城市和地图应用有机结合,依托基础数据功能模块和服务办事功能模块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貌划片、户况显示、分类管理、以片定责”的户况管理体系。在二/三维地图形象逼真的展示各个片区内“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可视化功能强,方便网格管理员有效开展服务管理工作。通过整合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各类相关信息,实现社区服务资源最大程度整合,便于社区分析决策。(2)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技术网格化智慧城市信息管理系统需处理的数据对象包括:遥感影像图、基础地理数据、现状图、规划图等。数据处理过程中将栅格数据、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三者结合,首先按照数据格式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分类,然后按分类制定数据标准和数据转换规则,最后按照原始数据一>预处理一>标准化一>转换规则定义一>数据转换一>数据入库的过程,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3)地理图幅拓扑拼接机器精细化检索查错关键技术 各图层的提层作业完毕后,就要对其进行软件自动检查,以确保前期工作的数据质量。拓扑检查的目的是用软件自动检查的方式对地形图中点、线、面的类似悬挂、重叠等规则性绘图错误进行检查并标注,然后再通过人机交互一一更正,本次分块拓扑检查主要是运用GIS系统的拓扑分析模块对道路边线、道路中心线、河流边线层等图层中相关错误进行自动检查并更正。 完成了数据的提层、修整和质检工作后,需要将各工作区块拼成一幅完整的地形图。图幅拼接中的很多问题是仅靠人工无法判断的,因此我们通过设定检查条件采用机器进行精细化检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能够确保不会发生人为原因的遗漏。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本项目在总结了大量的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中小城市的具体特殊情况,使用网格理论和现代化信息手段,采用地理图幅拓扑拼接智能查错、三维建模、VLAN(虚拟网技术)、标准化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数据类型自动转化、GPS定位、智能移动终端信息采集等创新技术,研究探索中小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新模式。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的智慧网格化管理,暂无存在问题。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2017年4月,完成市场调研、方案论证和研发环境搭建等准备工作;(2)2018年8月,完成系统设计开发工作;(3)2018年10月,完成内部测试和功能优化工作;(4)2018年12月,完成系统部署与运行应用。本项目为自主研发,已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中科曙光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V1.0,登记号:2018SR556605,授权日期:201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