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来源与背景 2001年在广西林科院竹园的银丝竹竹丛中发现竹秆有紫色斑块的变异植株,将其分离出来种植,结果新竹竹秆及枝条均有紫色斑块。2007年3月从分离出的变异植株中分蔸13丛种植于广西林科院科研苗圃,2008年3月在广西百色市试验种植,竹秆及枝条均有紫色斑块。2016年在广西林科院竹园扩繁18丛,2017年在扩繁得到的竹丛中取苗9丛移栽,2018年从扩繁的竹丛中分离出33丛,2019年在南宁和贵港种植247丛,2020年培育了1460丛,其中容器苗1103袋。新老竹秆及部分枝条均有紫色斑块,栽培性状稳定。2020年8月9日,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实质审查紫韵,2020年12月21日发布公告授权。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新品种紫韵应用于林业、园林领域,培育过程涵盖了植物学、竹林培育学、土壤学、园林学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涉及到分蔸繁殖的、容器育苗技术和水肥控制技术对种苗繁育量的提高和园林景观的合理利用。 紫韵培育中所应用的技术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原理,利用竹蔸进行育苗和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出笋成竹量,加快竹林成林和恢复生长,造林后第2年就成型成林。 2. 紫韵以秆形以及竹秆紫韵为观赏亮点,特别是小秆近紫色,观赏价值高,因此利用小竹蔸进行容器化,确保整株苗根系完整,提高种植成活率,提高成林成景。容器育苗6个月,每袋可分蘖4~5秆,用于造林时达到即造成林的效果。 3. 利用控水、控肥技术,进行地苗和袋苗矮化紫韵,培育微型盆景苗。 紫韵分蘖能力强,管理好的地苗,1株母竹可分蘖3~4次,种植当年出笋成林10株以上,容器苗可分蘖2~3次,4~5株,移植造林、生态治理见效快,秆绿色带紫色斑块,秆色独特,园林造景效果好。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紫韵不仅为林业、园林建设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新品种,还提供成熟完善的母竹育苗和造林技术,种苗矮化技术等配套技术,确保新品种的应用立竿见影,适宜林业、生态治理、园林造景快速造林的基本要求。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新品种在主要培育于南宁,在百色、贵港试验种植,生长正常。技术措施不仅操作简便,通俗易懂、对人、畜、竹材均无害,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不造成水土流失、不污染水源和空气,安全可靠,适用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南方丛生竹产区。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各地应用紫韵及其配套技术时,要做到适地适竹,材用林可在土山肥沃土壤推广,园林造景可根据景观需要进行控水控肥种植。